美文网首页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作者: 作家小渡渡 | 来源:发表于2023-10-04 16:09 被阅读0次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它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持续精确的努力,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本书作者采铜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乎达人,2016年荣获亚马逊中国年度新锐作家称号,被知乎网友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他把自己在知乎上回答过的几百个答案重新梳理整合写成了这本《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其中引用了古今中外众多名人的理论,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作者主要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这七个角度来诠释如何提升个人能力。这七个维度不是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交织的。但其实前面三个维度,时间、选择和行动才是基础和重点。

    第一个重点内容:如何对待时间?

    首先,采用平衡时间观,将过去和未来联接起来。

    有人认为时间管理是个伪命题,因为人们管理不了时间,时间是一直在向前流逝的。但其实并非如此。时间管理的前提就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时间是最残酷的,一分一秒地向前流逝。同时时间也是最公平的,因为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

    具体如何做呢?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切换。比如对待过去,不如用积极的方式来看待它。在生活中采用享乐主义视角,比如你在陪伴家人时学会忙里偷闲也是非常不错的。在工作场合采用未来视角,提前做规划,你的工作效率就很高。

    时间观选好了,那么具体到每一件事情上,我们该如何判断是否值得花时间去做呢?

    可以从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两个角度来考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想要获得个人成长,就需要多做高收益、高半衰期的事情,比如学会一项技能,读书、健身等等。它们都是当下看到的收益不高,但是因为它的半衰期长,所以总体来说它的收益是高的。比如你参加一次健身带来的效果可能不明显,但如果你坚持健身几个月甚至几年,它带来的效果就是长期而持续的。很可能你的马甲线就练出来了。

    那么,如何掌握做事情的快慢节奏呢?

    我们先来说说时钟的发明起源。原始社会的人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那个时候没有时钟的概念。时钟最早起源于13世纪欧洲的寺庙,它是用来提醒人们准时参加宗教活动。直到公元1345年左右,时间成为了人们参加社会活动的重要依据,比如大家要参加一个活动,要先预定一个集合的时间点。并且随着社会协作的要求变高,它的标准也越来越精细。从把一天分成24小时,把一小时分为60分钟,一分钟分为60秒。

    此时,时间管理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了,人们希望通过这类管理方法来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地工作。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和课程,大致的方法有番茄时钟法、四象限法等。有的人觉得时间管理法非常有效。但是有的人又觉得它反而让自己更加焦虑,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这可以用侯世达定律来解释。计算机科学家侯世达提出了一个理论,人们实际做事情所花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即使他们在做计划时已经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细想一下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作者认为,时间管理只是在技术层面解决了时间问题,而不是解决了根本问题。相反,时间管理让人们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进而产生焦虑。

    怎么解决这种焦虑?答案就是掌握好时间的节奏。我们一般用节奏这个词来描述音乐。其实它也可以来描述时间的快慢。工作中的节奏尽量快一点,特别是常规性事物,比如回复邮件、写报告,或者是简单的执行性任务,比如整理资料等等。生活中则尽量保持慢的节奏。怎么慢下来呢?主要是心态上要放松。你可以每天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独处。比如通过冥想去倾听内心的声音,与自己对话。

    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曾说过,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听音乐会,听到一首交响曲从头到尾都是快节奏。作为听众,你肯定觉得很压抑,不舒服。李欧梵教授平时每天都会抽时间面壁,意思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独处,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作者在书中也提供了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公园里找一把长椅坐下来,静静地观察周围;漫无目的地散步;睡到自然醒;悠闲地读一本书。除了在独处时要慢下来,我们在与家人相处或者思考重大决策时,也需要保持慢的节奏。

    第二个重点内容,如何作出最优选择?

    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无数的选择。而一旦我们要作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常常会遇到三种困境:第一种情况是格局太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第二种情况是陷入两难困境,两个选择你都不想选。第三种情况是你面对的选择太多,更加不知所措。

    面对第一种选择困境,我们需要给自己设定高标准的目标,拥有高格局。作者把格局分为4个层次,分别是零度、一度、二度和三度。

    最低层次的格局是零度格局的人。这类人的生活毫无目标,总是随波逐流。身边人追求什么,他们就跑去跟风。一度格局是追名逐利者,他们只看得见自己。这类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度格局的人看得到天地。他们人生的目标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他们的眼界很高,喜欢钻研,专业能力强。三度格局的人拥有最高格局,他们看到的是众生。这类人有很强的同理心,以造福社会为己任。

    面对第二种选择困境,我们需要利用“第3选择”解决两难困境。

    人们往往在做选择时陷入困境,不知道该往左还是往右。其实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可见选项,没有发现其它的可能选项。可见选项是指很容易被发现的解决办法。可能选项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情存在的潜在可能性。作者也把它们叫做第三选择。

    当你遇到难题时,可以使用三步法来试着找出第三选择。第1步,找出问题的隐含假设。第2步,找出假设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正。第3步,思考出其它的可能选项。

    举个例子,小张刚刚大学毕业,目前是二线城市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他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和工作。但现实情况是,他做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他也缺乏专业技能。这种缺乏专业技能的背景又让他很自卑,不敢去大城市拼搏一番。从表面来看,小张目前真的处于困境之中,找不到突破的方向。但其实用上面的三步法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第三选择。

    首先来找出问题的隐含假设。在小张心目中有4个隐含假设。第一,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会一成不变。第二,只有大城市才能找到好工作。第三,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够提升技能。第四,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就是懦弱的表现。

    其实细想一下,会发现这些隐含假设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针对第1个隐含假设,小张如果对自己现在的岗位不满意可以向领导申请调换部门。换部门比换公司要简单多了。再看第2个隐含假设,其实小城市有小城市的优点。小张可以向亲朋好友打听本地好的公司,了解它的人才需求,争取以后能够应聘上。第3个,其实互联网时代学习的方式很多,线上线下都有。工作中是能够学到知识,但是业余时间参加专门的技能培训,或者学习在线课程也都能提升自我。第4个,可以从微小的改变开始,从量变到质变,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最后就是利用维度分析法解决选择多的困境。

    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快乐,反而陷入了选择的困境。要想解决选择过多的问题该怎么办呢?作者提出了一个维度分析法。它是指从不同的维度给各个选项作出评估。这种思考方式就比较全面。

    第三个重点内容,怎样提高行动力?

    行动力的难题其实就是拖延症,这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去楼下取个快递,大到完成项目计划书这样的的事情,都有可能因为拖延症而被困住。不想去拿快递可能是有点懒,而不想去完成项目计划书有可能是怕完成不好,所以迟迟不肯动手开始做。不论怎样,解决这两种拖延症的办法就是,立刻!马上!开始行动。

    只要开始做了,就会渐入佳境。要知道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们先完成任务,然后再进行修改,也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可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完美,而不肯脚踏实地去做事情,那么所有的想法都只会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那么如何提高行动力呢?

    这里讲三个方法,先来说第一个,用精益创业法提高效率。

    作者认为人生也就如同创业一样,面对的是不可预知的未来以及各种挑战。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方法用在提高行动力上面。我们每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什么呢?它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媒介。比如你做的工作总结,你写的一篇书评,你画的一幅画。这些都是你的产品。别人可以通过它们来了解你,你也可以通过它们登上更高的平台。

    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就是快速制作出产品,并不断对产品进行修正。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应该如此,一边打怪升级,一边成长。比如很多企业会先制定出看似完美的发展战略,然后再去执行。但是著名的管理学家明茨伯格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一个人的计划都赶不上变化,更何况一个企业的计划呢?所以明茨伯格提出了匠构战略,匠是工匠的匠,构是结构的构。这个战略认为企业应该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战略,就像工匠们做陶器一样。陶坯一直在旋转,工匠随时观察它是如何变化的,然后调整设计的构思。

    方法二是,解决核心思考区间能帮你高效完成多线程工作。

    多线程任务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作者把它借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人们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情况。比如说你手头的任务有这样几个要开会,还要交季度报告。在完成这些任务期间还会有领导同事、客户随时联系你。

    人们都不喜欢在工作中被打扰。这是因为人类的注意力焦点只有一个。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情,比如一边打字,一边聊天。其实真实情况是聊天没有花费你的注意焦点。如果一旦对方说到了一个特别引起你注意的点,你就会停下手头打字的工作,专注聊天。这就是注意力的转移,也可以叫做大脑的任务切换。

    既然大脑每次的注意力焦点只有一个,那么在面对繁杂的多线程任务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作者认为,关键就在于先解决核心思考区间。只要保证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不中断的,其他不重要的工作任务被中断也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

    每个任务都可以被分解为一个三明治的模式。最中间是认知复杂度最高的核心思考区间。包裹它的第二层是认知复杂度较高的支持性思考区间。最外层包裹的就是认知复杂度较低的操作性动作区间。中间的核心思考区间是每个任务的硬骨头。

    第三个方法是,利用复盘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复盘本来是围棋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棋手在每一盘棋结束后,回顾一下这盘棋的得失。因为这个方法有利于人们的成长,所以复盘这个概念也被用到了其他领域。其实复盘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做的各种总结,总结工作和生活中的得与失,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

    日本知识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就是理论。隐性知识是在实践中蕴含的不容易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比如你向一位资深的拉面师傅请教怎么样才能拉出很细的面条?他可能很难用语言来告诉你,但是这一切的精髓都掌握在他的动作中了。这就是隐性知识。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分别对应的是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果光从理论出发,实践中可能有很多的情况是无法预料的。只有在实践中积累了理论知识,再进一步来指导实践,你才会有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复盘就是在不断地在行动和反思的循环中把隐性知识用语言总结出来。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复盘呢?作者给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你是如何收集信息的?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你遗漏了哪些信息?第二,你对事情的预期和现实之间有什么偏差?今后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第三,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第四,事情的进度是太快还是太慢?什么因素导致的?第五,你使用了哪些工具来完成这件事?如何改进工具的效果?第六,在这件事情中你是如何管理情绪的?第七,你遇到哪些阻碍?是怎么解决的?第八,你在这件事情中发挥了什么优势?还有没有可以提升的地方?第九,有什么让你遗憾的地方吗?原因是什么?第十,这件事情对你来说的意义是什么?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在复盘时要注意保证及时性。因为时间久了你就会忘记与事件相关的大量细节。复盘时要把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都思索一遍。如果能够把反思的结果写在纸上更好,便于以后反复查看。最后要关注到意外现象的出现及解决办法。考虑到这些事情有利于打开我们认知的局限性。

    总之,如何从“时间”、“选择”和“行动”三个方面来提高个人能力,成为一个真正厉害的人。

    首先要学会以郑重的态度对待时间。学会采用平衡时间观,掌握好时间的节奏,你将收获幸福高效的人生。

    其次是如何做出最好的选择。面对不同的选择困境,作者给出了三种方法,分别是设定高目标、运用第3选择以及维度分析法。

    最后谈到了怎样提高行动力。作者介绍了精益创业法、解决核心工作区间以及复盘这三个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有效对抗拖延,同时提高效率,做到立刻马上行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by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