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读懂一本书》,脑子里想起几年前,我妹妹当时是三年级,她趴在阳台上问我,读书有什么用?我当时就是读书就是为了自己成长呀,我想对于当时的她来说,她不懂。对我来说,我也不懂。
读书这个习惯在我们家族来说,至少在几辈以前都没有人有这个习惯。而我应该是第一个享受读书乐趣的人。小学初中高中其实也读,就是看一些小说,漫画,也没有认真想过读书这事。
上了大学之后,真的去读了一些实用性的,提升自己的认知的书籍,发现对自己真的有帮助。比如心理学类的,在处理与弟弟妹妹关系上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时间管理类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我的注意力不会浪费在关注八卦新闻上:比如与运动,饮食相关的,可以更加为自己所用……
但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在与任何一本书籍产生链接时,我都会觉得他说得很对,我要按照他说的去做,这样我才算是真正吸收了这本书。 看看从逻辑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观点。 观点是我按照他说的去做,我就真正吸收了这本书。 理由是:因为作者是权威,比我厉害,所以他说的对,而且读书不是为了要知行合一吗,所以我就去做了。
而且当自己没办法做到的时候还会感到很焦虑。 这里的前提假设是,作者说得都对,并且说的都适合我。 确实很多书让自己能够应用于生活,有所收获,但实际上我陷入了一个局,其实读书除了可以给我们提供生活指导之外,还有很多功能。它可以提高我们的辨别力,去甄别到底那些适合我们去做,而不是全然接受,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阅读的趣味性。
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是阅读时应先与作者交朋友,从他的角度去想想为什么他这么写,不要过早将自己以及自己的经历代进去,这样有可能会让自己产生幻觉,他要么说的很对,我愿意看,要么胡说八道我不看了。
大师的书籍是值得认真琢磨,研究的,而书籍中反复提到的推荐书目也是值得去看的。
这本书中还提到读书的过程中遇到自己读不懂的书可能因为什么?
第一自己那时还没有足够的经历,所以根本看不懂。
第二理解力还不够
有很多俗语其实真的是有道理的,比如活到老,学到老。而读书是这句话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自己建立一个理解力池子,慢慢地让它发生化学反应,这个理解力池子可以容纳一个图书馆,甚至很多个图书馆,想想自己如果能够与图书馆链接,真的太酷了。
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