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背景

作者: 芦亿安 | 来源:发表于2021-05-06 15:21 被阅读0次

  卢亦歌关掉了报纸页面,她进了母亲的房间,靠在躺椅上,就这样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卢亦歌被窗外明媚的阳光刺醒,她失神地看着外面的花园。这个房间向阳,房间的样式和外面的修葺如旧时庄园一样,和父亲精致规整的实验室不太一样。因为很久没人进来这间房,除尘都做得不是很干净。她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注意力,她把手伸出来,可以看到光束下的纤尘,在光子的温暖下漂浮起来,那般无意识,像遥远的世界从根上升起的叹息。

  卢亦歌的父亲卢余是奇国的一名科学家,在综合科学院工作,一直致力于能源能量相关的研究。她的母亲则是一名天文学家。30世纪末地球上能被人们使用和利用的能源接近枯竭了。纵然奇国地大物博和后来的节省规划,也抵不过过去九百多年的使用,全球都一样。能源枯竭带来的文明倒退,不只表现在生活方式上,还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研究跟不上能源损耗的速度,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开始剑拔弩张,人们神经都高度紧绷,稍有摩擦都有可能引发战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卢余于2995年制造出“马良之笔”机器。“马良之笔”是人们给卢亦歌父亲发明的机器起的名字,因为这种机器像马良之笔一样神奇,能无中生有。准确来说,是以较小的能量生产出和原物一样的物质。但在大多数人眼里,那损耗的能量与生产出的东西并非一个量级,可忽略不计。

  能源枯竭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过深远,加重贫富差距,加剧社会摩擦,文明时代建立起来的那些道德与秩序,渐渐崩塌。“马良之笔”机器发明的第十年,也就是3005年,它被大势所趋地运用于解决能源问题。人们颓废了很久的生活和市场开始活跃了。

  自那以后,卢亦歌的父亲成了一个伟人,成了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双生公园爆炸前,卢亦歌的父亲卢余都极负盛名。那时候在网上搜马良之笔,出来的都是一长串的介绍,讲她父亲卢余发明的机器的作用,原理,对当世的意义,它原来的民间神话故事反而只有一两句简短的话带过。

  这样和谐平静的日子大概持续了四十五年,到3051年,一场毫无预兆的大爆炸让这种和谐平静被打破了,其后无数大大小小的爆炸在各地发生。官方说法是恐怖袭击,这种袭击漫布世界的每个角落,不定时没有征兆,杀伤力又极大,它引起了大范围的恐慌。最开始研究人员对爆炸发生地点和时间摸不着头脑,后来掌握了爆炸发生的规律,政府就将人们迁移到安全的地方,但爆炸发生的地点永久不能居住了。人们的可活动范围越来越小。

  不止地球,在太空中亦是如此。地球上发射的无人驾驶太空航行器,在太空中毫无预兆地爆炸解体了,那依然漂浮在太空中的残骸,让人们歇了逃离地球的想法。而且天文学家推算出来的适宜居住的星球距离遥远,人类科技还未能完全掌控光速或者超光速飞行,在这种未知的情况下,在太空中航行,稍微细小的变化就能让宇航员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丧命。在未有万全保障前太空航行计划都暂行搁置。

  这种没有任何预兆的爆炸,人们将它单独归类为空间爆炸,被爆炸波及的地方及物品,爆炸过后甚至完全没有“残骸”,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发生爆炸的这部分空间会形成黑域,视界上可见,但是跟外界空间完全分隔开。

  自大范围的空间爆炸之后,像卢余这样的科学家都被召集去做封闭实验。别的被征集的人都有短暂的假期,也允许亲人探视,她的父亲卢余没有。唯一的两次联系,一次是临走前传来讯息,让卢亦歌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担心他;另外一次就是她遭遇事故,需要确定治疗方案。她想,父亲可能是怪她的,她已经知道母亲是为了救她才丧命;又或者是父亲被监控了起来。她宁愿是前者。  

  关于空间爆炸的形成原因有各种猜测,但都隐隐指向卢余发明的机器“马良之笔”。

  那之后,一切都变了。

  流言满天飞的时候,卢亦歌就很少再出门去外面了。外面变化得太快了,至少她的家是安全的。

  待在母亲原来的房间里,卢亦歌不免又想起以前的事情。她在虚拟屏幕上点开很早之前保存的双生公园全景图,找到那两棵百年银杏树所在的地方——那里有一大片黑域。黑域的颜色和真正的黑色不一样,它带着死气,却衬得周围的生机异常鲜明。一想到她的母亲就是葬身在这样的地方,尸骨无存,她的心都开始揪紧。

  她的父母,都是天之骄子,理应有好的结局的,可是,一个为了她葬身黑域,一个被千夫所指,她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她觉得,受惩罚的应该是她这样无所长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背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dd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