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读一书人文社科
D11《未来三十年:改革新常态下的关键问题》:按中国自己的逻辑坚

D11《未来三十年:改革新常态下的关键问题》:按中国自己的逻辑坚

作者: 论见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23:54 被阅读62次
  • 图书封面页

【开卷有益】
“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恩格斯)。看懂中国政治大局,必须首先搞懂中国经济问题。
这部著作的主旨是讲清新常态下,中国改革发展方向和推进问题,对风险挑战、反腐倡廉、政府治理、“一带一路”、地缘政治、大国外交等作者笔下的关键问题,逐一进行精到的分析,明确提出个人主张,读后很受启发。

作者郑永年
作者是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他的著作和评论,立足点高,逻辑清晰,内容客观,语言直接。详情看百度。

郑永年

【图书信息】
未来三十年:改革新常态下的关键问题/郑永年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

  • 图书版权页

【读后】掩卷沉思:如何用极简的语言把这本书叙述出来。

  • 作者认为,党的十八大是中国转变的“强劲开端”,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作者对是否进入“新常态”看法是矛盾的),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保持高速增长,如何保持高速增长?一方面要关注发展客体,聚焦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关注发展“主体”,调动政府、企业的积极性。这两个方面是作者思维的基点,由此出发,探寻中国经济改革的问题和破解之道。
  • 作者认为,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风险,很多问题深刻而且复杂。比如:政府的政策准备不足,应对新经济的能力有限;新自由主义过度向社会领域渗透,民生领域成为GDP的重要来源;改革中的民粹主义兴起,阻碍改革深入推进;反腐造成空转政府?要提高政府积极性,保护改革者;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方向正确,实施起来困难很多;未来外部主要威胁来自美日同盟,要防止外交上的过分自信和过分恐惧等等。
  • 作者认为,“中国模式”是以往改革的产物(作者所指的“中国模式”是改革模式),也是中国要坚持的道路,未来中国会按照自己的逻辑走下去。作者认为,经济政策上,国有企业继续垄断生存;社会政策上,不会走高福利道路,但会加强社会保护;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政府仍然强于市场,而西方市场强于政府;民主上,中国不会走向西方民主。“不管你喜不喜欢,这是一个事实。”
  • 作者认为,中国的顶层设计已经确立,关键看落实。中国未来30年的走向,取决于如何面对新常态这一阶段的关键问题以及采取的行动。

本书大多收录的是作者的评论稿,内容前后重复不可避免,逻辑上也没有学术著作那么严谨。

作者的有些观点和表述明显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我们不必全部认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11《未来三十年:改革新常态下的关键问题》:按中国自己的逻辑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dn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