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辰左手拿着个小板凳,右手拎着他久违的烟筒,走到院子中央坐下,任凭晚风轻轻吹拂他憔悴的脸庞,他点了烟,抬头望了望静寂的星空。想想,他本不该在这时候,怀着如此沉重的心情来体验故乡的夜色,他没有那份惬意的心情,他不是诗人,不是富人,不是朝九晚五的有体面工作的人。他要忙,忙着在外务工挣钱,家里极大的开销让他不得不去到遥远的沿海城市去,靠着出卖体力,挣得一点尚还可观的收入。他害怕清闲,也害怕回家,回家意味着他今天就没有了收入,没有了收入就等于没有了依靠。
林子辰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儿子——林文昂的身上,他只希望林文昂能懂他的辛苦,他的不容易,能在学校里面好好的发奋用功,将来能有所出息,不必像他这般辛苦和无奈。可是,令他想不到的是,林文昂辍学了,不想读书,听到这事,林子辰急忙往回赶,为的只是孩子答应他回校学习。
可是,林文昂似乎铁了心的不去学校,每天骑着摩托车跟着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瞎混,出入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社会人,他不在乎自己是否已经成年,是否已经具备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会变成什么样。在他看来,这些轮不到他来想,因为钱没了,林子辰会打到他卡上,偶尔也会发微信红包给他一些额外的零用钱,手机坏了,父亲会给他买好的、新的,就连现在他骑的摩托车,都是林子辰省吃俭用买下来的,这车没有牌照,完全就是无牌无证的黑车,可是,在林文昂的手里,这车能单轮跑,能做各种动作,点头甩尾、原地转圈、能爬坡能涉水,林文昂赋予了这车新的活力,只是这样的活力越多,他父亲的心越痛。
林子辰本想通过这些优异的物质条件,去给自己的儿子打造一个衣食无忧的学习环境,以此来弥补自己不常陪伴的缺憾,在他看来,他的出发点没错,可到了孩子这里呢?两代人之间似乎除了物质连接起来的感情外,没有一丝能紧握心头的情感,电话里冷冰冰的寒暄,最后还是转到了是否还有钱?还能给多少钱?以及能不能多给些钱的问题上。林子辰大口地吸着烟筒,听着烟筒底部发出的水滚声,他想到了他的父亲——林运城。
当年,他也是背着父亲辍了学,那天林运城在自家的地里种着玉米,听林子辰的同桌跟他说,林子辰已经几天没去学校上课了,一天就在镇上的游戏室里打游戏,林运城立马跑到街上,拎着林子辰回家。那时候在农村,父母打孩子都是家常便饭,调皮的孩子少不了挨打,特别像林子辰这样的调皮鬼,自然成为父亲棍下的沙袋,一顿痛打后,父亲问他还上不上学了?林子辰说自己怎么都不会再去学校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去了。林运城知道他们家祖传的基因就是执拗、倔。他又苦口婆心地教育林子辰,虽说家里条件不好,但是再怎么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教育,他得上学,他得有个像样的未来,穷人家的孩子想改变命运,除了读书,真的别无他法。他深知没有知识的难处,现在的社会现状,混在最底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读过书的。从那以后,林运城每天再怎么忙,都会压着林子辰去学校,过了三天,林子辰实在受不了了,就撂下一句话:“我这辈子不读书,也可以过得很好,我讨厌读书,我要出去闯,我会像你证明,将来不会比那些读书人差,我混不好,我这辈子就不回家了,也不来认你了!”
林运城听了急着说:“你不读书,就别来认我这个爹!”
“不认就不认!”林子辰吼道。
第二天,天没亮,林子辰就走了,谁也不知道他哪去了,林运城郁闷了好久,怎么这孩子就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呢?他一天早出晚归的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可孩子呢?怎么就不听劝呢?他把希望寄托在林子辰身上,希望有天他能光宗耀祖,给他争一口气,好让他在村头走路的腰杆更挺直些,似乎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林子辰能继续读书就好,至少这样他俩父子还有希望,如果他不读书了,他俩父子的希望就幻灭了,当孩子不成气候,做父亲的,苦再多也是白瞎。
林运城一天盼着林子辰能回家,能回到学校,因为那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他也想读书识字,也想写一份像样的情书给自己的老伴,虽说时光带走了那个书信言情的年纪,可他对这样的想法从未停止过,他羡慕自己的孩子,能有机会上学,但他也恨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
林子辰离开家,独自出来闯荡,拿着在学校时期存的、借的钱,坐着公共汽车来广州找他的表哥,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年轻让他觉得自己的选择从未有错,他现在拿到工资了,而跟他一起读书的同学,还在跟着家里人拿钱读书,读着看不到未来的书,而他已经用他的体力变现了,后来他回到了家,他似乎已经兑现自己的承诺,混得比以前好了,他总是穿着一身流行的行头去炫耀,喝点小酒就开始说当初自己的选择没错,还好出去了,不读书,才能如此的快活,在林运城看来,孩子的久许未归,让他慢慢地将当初的不愉快淡忘,他也不再要求林子辰什么了,毕竟他的路还得他自己走,只是待他成了家,有了孩子,他必定会明白自己当初的用心。那些过错迟早会认的,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林子辰意味深长的叹了口气,他回来一个星期了,却很少见到林文昂,这孩子不知道野哪去了。他回过头,看看坐在家里正在看电视的老父亲,他依然慈祥、和蔼,林运城也看了一眼林子辰,招呼他进来,语气深沉地说道:“文昂这孩子像极了你当年,怎么都不愿读书,你出去了,吃了不少苦,你心里最清楚,读书这事不害人,如若害人,那自古以来,读书岂不是害了多少人?可是并没有啊!那些个你的同学,没有辍学的,坚持读书,有的已经有体面的工作,有的做生意投资,哪个的日子不是比咱过得好些,他们的孩子凭着父辈提供的条件,越发地努力学习,将来过得会更好,咱们现在是寒门,得想法设法出个“贵子”,不然往后子孙跟同辈的距离会越拉越大,那时候,他们会责怪我们的。不可一失足成了千古恨啊!文昂是你孩子,也是我们一家的希望,好好说说,让他回去读书,让他以后少受点罪”。
林子辰点了点头,他只怪他自己,林文昂的这些都是遗传他的,如果当时他能多读些书,他的素质就会更高,为人处世也会更加的娴熟有序,孩子的成长氛围自然与现在的不一样,父母亲的日子也会更好过一些,没有那么的操心琐事,这些都是蝴蝶效应,他多读书,改变不只是他自己,还有他的家风,孩子成长的环境,孩子的将来,父母亲以后的精神面貌等等。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虽说读书不是万能,但是不读书,在当代,是万万不能的。这时候的林子辰,真想回到校园,拿起那本曾经丢弃的书,重读一遍,而且是认认真真的读,那是他从未有过的认真,只是,已经晚了,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林子辰拨通了林文昂的电话,电话那头依然没有人接,孩子似乎厌恶他了。他拿林文昂没办法,只是现在他再不管管他,以后就轮不到他管了,社会要靠秩序,总会有人或者制度在管着你,制约着你,别等到那时候,你回头说,你后悔了,那谁都救不了你。
林子辰骑着车,又到镇上的街道里找林文昂去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吃过的亏,不能再复制到孩子身上,他在做最后的努力,让孩子悬崖勒马,至少他现在所做的努力,孩子看得到,以后即使孩子依然走他的老路,那也是他自己的过错,而不是他——这个父亲的过错。有些错,只有碰到过了,才会刻骨铭心。
那些辍学的孩子,回学校读书去吧,就算将来后悔,也只会后悔选错路,而不是无路可选!就算烦恼,也只会因方向太多,而不是因为没有方向!就算觉得不值当,也只会这几年觉得,而不是一辈子都这么觉得!几年和一辈子,你觉得哪个更长?
孩子,等你懂事的时候,你会感谢那些个让你读书和鼓励你读书的人的,不信?你试试吧!只是,希望那时候不会太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