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梁宁的产品思维课程,挺不错的。
首先是,从自己觉得,到用户觉得,从用户驱动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产品。
其次是痛点,痒点,爽点
痛点:客户的恐惧所在
比如双11,错过再等一年
痒点:客户的虚拟身份认同
比如汽车广告中常见的成功人士定位
爽点:即时的反馈,即时的满足
比如游戏中的即时奖励反馈
痛点,痒点,爽点几乎可以适用于各个层面和各类产品,在读书会上,一位同学说到会在公众号分享一篇初学者跑步运动保护相关的文章,作为案例,大家开始考虑如何从痛点,痒点,爽点这三个角度去写。
我觉得,
痛点角度:如果不注意这些,你的运动伤害真的会很严重(客户恐惧所在)
痒点角度:真正的马拉松选手都知道的运动保护事项(客户身份认同)
爽点:三分钟掌握专业运动保护事项(即时反馈)
综上,觉得这是很好的结构化的产品思维模型,下一步准备在老婆身上做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