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是第一次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了,还记得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是在高二的时候,每逢上语文课,同桌就埋头苦读,有次不幸被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X市传说中的语文界泰斗给发现了,但是平时一向严格的泰斗并没有发脾气,而是非常温和的说,要认真看,在语文课上可以光明正大的看。当时我也被惊的一愣一愣的,瞬间也被这本书给震到了,所以也借来看了看,不过当时我的成绩经常被语文老师批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没有得到同桌那样的特权,我也只是很粗略的看看,当时看完的印象,只有孙绍平和郝红梅的贫穷以及饥饿,其他的都没有印象了,或者说我当时根本就没有认真看。直到《平凡的世界》以电视剧的形式在朋友圈走进我的视野,我才再次对它有了新的关注。有了空闲,把这部电视剧认真看了看,不过在电视剧中,感觉更像是孙少安的奋斗史,感觉少平是那种没有经济基础直接就追求上层建筑的精神空想家,本来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就看的比较粗略,这下就更糊涂了,虽然当时读的比较粗略,但是那时一直都感觉是孙绍平的奋斗史。所以有趁着这次,把书认真的读了一次,不过年前读的,时间有点久,写的都是自己有印象的。
孙少平,这个穷苦人家出身的青年,在那个贫苦的年代,一直都在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其实写到这里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少平的坚持是不是一种理想,我感觉少平一直坚持的都是自尊下的自由或者说是独立。少平是个有尊严的人,当时在学校的时候,由于自己一直吃的都是丙菜,从来都不好意思和大家一起去吃饭,就算是润叶姐喊他去润叶的叔家去吃饭,也会害怕熟悉了解自己的润叶姐看到自己狼吞虎咽的窘相。少平高中毕业后,一直都希望去外面闯一闯,能够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写到这里,不得不联想自己以及身边的同学,大家都在面临着找工作,应该有不少人也都想要去外面闯一闯,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其实说到底这种想法也是在追求“自由”,也许我们此时都迷茫、懵懂甚至天真,也许孙少平在离开家的时候也是不知道自己在追求的是什么,第一份工作是在给搞建筑的搬石头,当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暗暗想,一个高中生竟然靠出体力赚钱,我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不了解当时的人才需求,所以不能体会当时少平的境况。不过确实也很佩服少平,一个没有出过苦力的人,却要为了生计,背起一块块石头,养活自己。现在我们这些90后在工作方面又被推向了风尖浪口,吃苦的工作不做,不体面的工作不做,工作环境不好的工作不做,所以很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而又有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其实说起来还是没有被逼到绝境,现在的我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一般的家庭都多少有些积蓄,大家都觉的自己犯不着这么卖力。当然也有很多大好青年一直像少平那样努力着,坚持着。
孙少安,这个贫苦人家的脊梁。少安是以另一种的方式追求着自己梦想。少安的梦想与少平不一样,少安的梦想可以具体的描述出来,没有那么虚无飘渺,就是让家里的人过上好的日子。少安,勤劳,勇敢,有责任心,是双水村的能人,不论是在领导面前敢说“制度”上的不足,还是解决村里的矛盾,带领大家发家致富,都是令人深深佩服。虽然书中对少安的描写较少,但是他的这一形象深入人心。没有经历过少安的经历,所以自己无法真正的体会。
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带给人的都是正能量,我们应该去学习少安的勤劳、勇敢、有责任心,也去学习少平的独立自由以及坚持。写东西从来都不会条理清楚的写出来,每次都是想到啥写啥,所以总是跑偏。
其实在我看来,共鸣很重要,有些事情没有经历过,是不会产生那种feel的,就算是有所感触,也总是词不达意,读书是要扩大自己的经历,因为不能事事都经历,所以才要多读书,不管是读书还是电视剧都是一种思想的传达,而且我一直都相信是他们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但是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时事环境,很多事情都会曲解。
到了最后,用最后一次看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最为结尾,原话记不住了,大意就是:润叶不知道,她一直为之抗战的后方已经燃起熊熊大火。
至此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