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音乐开得越大声,烦恼就会少一点。人呐,总是在长期性绝望,间接性振奋。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该留在二线城市工作还是回一线城市去,问了身边值得信赖的人,几乎没有人可以给我答案,只能由自己解答。
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二线城市容不下灵魂。网络上不乏这样的文章,追求稳定,是在提升生活的下限。努力奋斗,是追求提升生活水平的上限。但这个稳定与努力不应该是被一线或者是二线城市所框定,更不应该是一一对应关系,即便是在二线的你,也绝对不会有人会阻碍你的努力奋斗。
波普艺术高收入不等于高生活品质。朋友最近在深圳南山的CBD附近租了公寓,小单间,没有独卫,甚至连个透风的窗户也没有,月供在2K左右 。作为一名刚从211大学毕业的应届生,做海外乐队运营,在深圳能够拿到7K左右的薪资,扣掉房租日常叫餐交通费,勉强能能剩个1K到2K。
学妹也是应届生,二本院校毕业后就到厦门工作,月收入4K左右,在环岛路附近和同学合租,月供0.6K,全世界的最美的马拉松赛道,开窗出门就能触手可及。至于吃喝拉撒方面,厦门总体消费比深圳低廉太多,还能骑共享单车上班,毕竟厦门绝大多数公司在软件园观音山一带,扣掉每个月基本花销,也能存个1K到2K左右,不得不提的是厦门岛内房价还是直逼一线的水平,然而收入并没有那么高。
表面看两个人每个月的余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厦门的学妹可以不用每天挤公车,周末双休,每天还能5点半就下班,(厦门观音山商务区一般这个点下班)然后报个价值只有600全月无限次的瑜伽班,整体生活节奏悠闲自在。
深圳的朋友呢,即便是在公司附件租了公寓,但离公司还是要搭几站的地铁,在深圳挤不上地铁是常有的事,做海外乐队的,双休什么基本不用想了,熬夜加班更是常态。
世上本就不存在两全又其美的事情,关键在于你怎么去权衡。悠闲自在的学妹,也会经常抱怨日渐没有灵魂,每天咸鱼式的上班等下班。在深圳的朋友,步履匆匆地穿行于CBD之间,享受工作带来的快感与乐趣,可能也找到了自我价值的认同。
本质上,拉开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格局问题。一线城市的市场趋于成熟,二线城市发展整体相对缓慢。但不管你是做何种的选择,也要考虑自己能够接受的程度,任何东西都有上限,就以我来说,我不太能接受高强度的加班工作,想下班的时候悠闲自在得做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一比,我对工作的饱和度是绝对比深圳的朋友低得多。
年轻的时候多去冒险尝试一下,有何不可。但人呐,往往追求稳定,而不愿去冒险。前几天看到这样的一句话;认知水平比较低的人,对于风险更加厌恶。同时这群人也缺乏对于未来长期收益的耐心,更看重短期、即时性的回报。
我也在追求短期效益,即时性回报的栽过跟头。早前在找工作的时候收到了几家公司的offer,我说过,我是个实打实的唯物主义者,在金钱诱惑面前,我自然是选择了薪资高的创业公司,追求着二十几岁年龄所要的自由,但这种自由背后的代价太高,因为你要面临着初创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领导班子做的任何变动,甚至是整个公司倒闭的风险。
一个在广州的同学跟我说过,他上着班,然后突然冒出几个壮汉直接把桌子什么的扛走,后面又因为欠薪问题,打了电视台的求助热线,上演了夜间八点档的聚众拉横幅,游行举牌的狗血讨薪剧。
兜兜转转,好像我也没有到底该选择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的问题讲得透彻明白,总而,要考虑自己对抗压能力,工作饱和度接受能力,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程度,最重要的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地放大格局。
也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再面临选择的时候会明朗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