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5-02 11:38 被阅读4次

送宇文太守①赴宣城

王维  

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

铙吹②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③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④。

注释

①宇文太守:此人不详。太守,官名,一郡之长官。秦时称郡守,自汉时称太守。

②铙(náo)吹:军乐队奏乐。铙,古代军中的乐器,象铃铛,有柄,但没有中间的锤。吹,管乐。

③罟(gǔ)师:渔夫,打鱼的人。罟,捕鱼的网。

④摇五两:古代以风力足以鼓动起船帆为吹五两。五两,由鸡毛做成的重五两的觇测风力之物,系在船尾以候风。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是倒写,实际上应是“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诗人的船从西江出发,秋天的天空发出清脆的响声。外面的云山外多么冷落,清静。诗人从舟中远远地看着两岸,欣赏这自然景色。其时据《王维年谱》载: “王维……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接下来四句“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写诗人己到夏口接近宣城地界看到与想到的。着到的是,古城荒芜,月明清辉,寒潮阵阵;想到的是,宇文太守赴宣城,宣城一是能治理好的。王维把宇文太守比作比敬亭神还灵验的人。据文献记载,当时宣城已旱了五年,当地有些农民竟自逃至山洞中,聚众反抗官府。民穷豪富,境遇迥异,急需一个能干的太守到来。刘禹锡作为“知南选”, 王维挑选宇文作宣城太守,他是充满信心,寄于厚望。诗人接下又说,宇文太守的到来,好像替渔夫解开乱网。事实证明,宇文太守到宣城以后把宣城治理得津津有条,得到人民的爱戴,秩序很快安定。  

最后两句“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写诗人对宇文太守的思念,表现他与宇文太守的友情。送走了宇文太守,诗人折回前往岭南。一路上南风习习,刘禹锡作还想着这段时间与宇文太守相处的情况,仍念念不忘。诗人自问自答:“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这里的“想思”作“想念”讲。五两,谓两只配成一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作者借用此典,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这首诗写送友人的诗,景物信手拈来,淡远之境自见,借景寓情,以景衬情。诗中用典,直抒胸意,感情真挚,具有淳朴深厚之美,也流露诗人自己的隐痛。

相关文章

  •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送宇文太守①赴宣城 王维 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 铙吹②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

  • 寄意

    唐诗宋词难抒意, 元曲汉赋谁人寄。 月明还把孤影摇, 敢问东风何处去。

  • 五绝/缅怀周总理

    骨灰归故地,魂魄满人间。 欲祭碑何处?怀思寄远山。

  • 闲 愁

    唐诗寄闲思, 宋词眏愁来。 自古多情人, 何处不尘埃。

  • 清明•思

    黄烟何处起,车队相簇急。 寄思默悠悠,处处尘渺渺。

  • 辞远

    柳丝浅轻斜, 离人行未歇。 锦书何处寄, 云中思可竭?

  • on

    五两狭窄的岁月 有满框 一封待寄的情书

  • 将何以寄思

    将何以思寄?将以何寄思? 何以将寄思?何以思寄将? 以何思寄将?以思将寄何? 寄思将以何?寄思将何以? 思将寄何以...

  • 长相思

    思千遍,想万遍 , 千遍万遍无数遍, 白头搔更短。 百花开,百花残, 雁走高飞不飞还, 何处寄眷恋?

  • 高楼

    沿街盖高楼,街边栽绿树,多年树长成,绿荫堪覆路,叶叶摇南风,窗窗隐万户,谁记盖楼前,耕炊是何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ky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