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的“列传”中,司马迁塑造了一些这样的群像:他们或云游四方、传播思想、著书立言;或游说各国,出口珠玑;或表忠义,为主献身。他们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生存之本。他们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舞台上,给我们演绎出了一幕幕活色生香的剧。读这样一本剧,也是读生活,读人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从这群人身上读到什么样的人生?
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学富五车、博闻强记、自成一家之言,游历天下、传承弘扬学术思想,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著作。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思想家。至于他们具体的思想学派历史书上已经说得够清楚的了,无需我再多此一举了。读了这些人的传奇故事后,我最想说的是一个教师可以从这些思想家身上学到的东西。
1、看淡得失
老子、庄子都是对名利看得很淡的人。老子开始是周朝管理藏书室的史官,后见周朝渐趋衰弱,就离开了。写下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后就归隐山林了。从此,过起了隐居生活。庄子学识渊博,但是不愿为当权者所羁绊,终身不仕。还有荀子、孟子之类,他们不慕名利,写书传世。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多一点哲学思考,少一点功利心。有时,别太拿自己当回事,活得洒脱一点。有闲心去争那一时之输赢,还不如看一部剧,读一本书来得惬意。记得放下那颗浮躁之心,多点时间看一看那庭前花开花落,望一望那天空云卷云舒。我自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君又奈何?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孔子、孟子之类,胸藏万卷书、脚行万里路,也传万字言。
罗曼罗兰说,读书令人自信,自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雅的气质。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把读书、旅游、写作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都会成为人生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教学创造力的源泉。
3、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无论是孔孟,还是老庄,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行动的准则,形成了独属于他们的一套人生价值观。
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摇摆,拒绝诱惑,才会有定力和人生的方向感。
4、善于察言观色
韩非的《说难》篇,告知世人说难的最大难处就是游说者要善于察言观色,揣测游说对象的心理。齐国淳于髡在游说诸侯时,就很善于察言观色。
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一个察言观色的高手。我们察言观色的对象是孩子。有的孩子上课昏昏欲睡;有的孩子整日郁郁寡欢;有的孩子眼神茫然……我们要善于捕捉到孩子的这些微妙的变化,并像医生诊断病人那样,及时“诊断”出问题出在哪儿:孩子的健康还是心理或是其他的问题等等。
演说家、辩论家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群能言善辩的人,他们与儒、墨、法、道诸家不同,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以追逐利益至上,他们是新的策士。他们形成了两派:一派是离间六国的,称为连横派;一派是合六国之力抗秦的,叫作合纵派。张仪和苏秦就是其中较为有名的雄辨家。我们可以学学他们:
1、练就一副好口才
教师应该是能言善辩之人。像我,一个语文教师更应“习得”一副好口才。上课滔滔不绝,妙语连珠,让学生听得如醉如痴,如沐春风。
2、说话要分场合,能抓住要点
观苏秦和张仪之所以能成为游说赢家,除了他们的口才了得外,还得益于他们识礼仪,拎得清游说的要点。到什么山就唱什么歌。
教师的教学要做到心中有“谱”,眼中有人,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方法。要学会与家长、同事沟通的技巧。得体的语言是反映教师修养的一面镜子。我们必须要修炼好。
忠义之士
《刺客列传》描述了一群刺客形象:重恩义、轻生死、扶弱拯危、不畏强暴。
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忠义精神
他们忠的是知己,“士为知己者死”。像我,一个语文教师要忠的是语文教学,“我为语文而生”。
专注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 刺客专注于剑术。我们专注于自己的学教学,莫管他天下芳草何其多,我只单恋“语文”这一枝花。
2、要有正义感
教师要做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教师读《史记》,读的是我们的教育人生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