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读书
遇见 || 有些人看似是“过客”,其实是心底的“永远”

遇见 || 有些人看似是“过客”,其实是心底的“永远”

作者: 一土大侠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20:57 被阅读0次

    茫茫人海,数不清的迎面走来,道不完的接踵摩肩,哪怕同坐一桌席,共享朋友圈,也不见得能成为生命中很重要的那个。但总有一些人,虽偶尔遇见,本只是一个无名或依稀的过客,却冥冥中注定成为永远,能日常相见,近似亲情,或天各一方,却彼此关联。

    二十年前的某一天,当妻子和我刚刚来到这座小城。初来乍到,周边一切都是陌生的。走在街道上,对于完全没有方向感的妻子来说,犹如踏进了一座迷宫。而恰在那时,一个高中生从身边走过,适时温暖的交流与解惑。而就是如此微小且普通的一次偶遇,却让两人成为了近二十年的好朋友。从高中生到社会人,从独自一人到结婚生女,我们目睹她这一段人生;从稚嫩迷茫的外乡人到久居心定的新城市人,从一无所有,逍遥二人到成家立业,四口之家,她见证我们这一段人生。

    莫名的缘分,心意的契合。现在我们两家住在相邻的小区,房子间仅相隔一空心的铁质围栏,她的女儿和小宝年龄相仿,也成为了小闺蜜,相互间牵挂着彼此。围栏,成为两家人情谊的见证者。偶尔送过来一些乡下蔬菜或土鸡蛋,偶尔也借过去一些书本或玩具。小的大的老的,都日渐相熟和照顾,俨然成了走动的“亲戚”。

    有些人看似是“过客”,其实已成为了生命中的“永远”,哪怕不再相逢,甚至不再联系。

    这让人我不由想起了老潘,一个年龄几乎长我十多岁的“忘年交”。

    19年的秋天,我去上海参加一个为期一周左右的培训,成员大多来自长三角的各个城市。老潘是上海人,是班里最年长的的学员。开班当天的自我介绍,就“惊吓”到了所有人,不仅仅因为他沧桑的脸庞,还有他的实际年龄。毕竟,那次培训主打是面向年轻人,是当时全球较前沿的理论学习,且学员大多数隶属于某一个正规的单位或学校,因为培训费用还是挺高的。但老潘已达五十岁的年纪,以个人名义报名来参加,完全自费。

    老潘学习非常认真,课堂参与极其活跃,敢于说出自己的疑问,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的热情与投入也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和研讨的氛围,但是因为将近三十几人的班级,我与老潘从未分在一个小组,所以前几天我们其实没有太多的交集和交流。第五天的一个课间,在洗手间外的大厅里,我和他不约而同地站在窗户旁,忘着远方,也没有说话。当转过身准备离去的时候,老潘与我打了一声招呼,友善地说:今天你的发言非常好!很有思想,很有格局!

    我腼腆地笑了笑,表达了这样一次难得的培训收获满满。于是,两人自然地攀谈起来,奇怪的是,越聊越投机,许多的想法不谋而合,许多的见解不约而同。

    那时我也提出了我的疑惑"为什么来参加这样一次昂贵的培训,完全自费来学习?”,老潘遂向我道出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培训初衷。

    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家境不错。年轻时立下“鸿鹄之志”,创业二十余年,越败越战,越挫越勇。虽未实现创业之成功,但却参透人生之况味。永不放弃是他的人生正信,他一直不断地在完善自己。因为创业,他成家迟,独养儿子才四五岁左右,但他对儿子教育与规划却用心用情用力。为了让自己继续前行,为了让儿子成长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中,他们夫妻儿子不断自我修习,从瑜伽,到英语,从亲子教育到生涯规划等等,全部自己掏腰包,为完善自我而不吝投资。

    在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虽然里面的课程已经开始,但我完全沉醉在老潘的讲述中,听他的故事,听他的信仰。老潘平和且真诚地讲述着,偶尔一道阳光闪过,印在他沧桑的脸上,竟然也熠熠生辉,圆润慈祥的脸庞竟如佛祖一般。那时的我,是完全感受不到历经多年挫折与困顿而积压的抑郁情绪,只有那热情,憧憬和坚定。

    倒数第二天是所有学员的分享时间,大家都准备了两天,基本上是晚上放学之后,有的甚至是通宵。老潘是第一组的成员,第三顺位上台。他准备得很充分,也很真诚。他分享了他的前半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他分享了他这次来培训的初衷,希望丰盈自我,用最前沿的理念规划与武装头脑,去引领他的企业管理,与导航他的事业方向。以一颗少年好奇之心,一股青春不屈之劲,向命运向未来永远热情而向往。

    轮到我上台时,已是午饭后。结合生涯理论中的某一个点与以往的所见所历所感,阐释自己的理解与感知。在分享末尾,我谈到了老潘,对于他的敬重,相关人生曲折境遇中不屈,相关命运困顿后坚定,那份平和,那份果敢,那份自信,那份谦卑,足以让我学习一辈子。

    结束了我演讲,下台时与老潘的目光相遇,只见泪珠盈眶,朝我挥手致意。其实,最后的结尾,是我一时的起意,完全是发自聆听老潘后的感触,但也引发了全场的共鸣。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19年的老潘其实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了,多年沉浮之后终于在纺织这条赛道上找到了契合点,似鱼归入了大海。

    培训结束之后,其实我们再也没见面,但是我依然关注他的朋友圈,他也注视着我的生活与工作。偶尔留个言,或发个私信,交流着想法,或只是问候一句,就像陈年旧交一样,挺好,而这所有的情意却仅仅起源于那一次卫生间外窗户旁的聊天。

    近期,因为疫情,老潘居家办公已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我也非常关注着他的状况。

    昨晚,在朋友圈看到他的留言:

    远眺佘山 郁郁葱葱

    一丝惆怅 一份坦然

    上海封控几近2月,有称lock down,我觉得不如说slow down,因为有觉知的生命锁不住,锁住的只是身体,而非思想;局限的在于距离,觉知的空间可以无限大。

    既然slow down,我们可以做啥呢?

    1. 能否更好的亲情维系?平时的忙碌与敷衍能否洗心革面重新来一遍?

    2. 尘封已久的书本能否打开?作一完整的阅读方案?

    3. 久未启动的运动健康能否有序推进?

    4. 健康饮食的调整能否安排到位?

    5. 工作的细化与颗粒度目标调整能否量化?

    6. 无论是文案或者家庭的陈列能否美化?

    7. 有无静静反思过往的成败得失?有无确定再次出发的目标与方向,重核使命愿景价值观?

    8. 新商业新技术新模式的融合梳理?

    9. 社会资源的在线化链接,包括海内海外?

    10. 结构化地梳理你的思想与框架?

    解构  &  重塑

    走出来,仍是一条好汉!

    同时,附有一张图片“在那高山之巅,有雪莲盛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遇见 || 有些人看似是“过客”,其实是心底的“永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re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