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县学,是当年榆次的最高学府。位于榆次旧城内西大街的北侧。书院东与“榆次文庙”仅一墙之隔,西侧隔“花园街”与“榆次老城遗址公园”相望。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时任榆次知县钱之清在此设义学,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始称“凤鸣书院”并沿用至今。据说书院之名来源于荀藐,他是西晋时期的榆次知县,在任时政绩卓著,有“凤集榆次”之传说。
斜而不倒的“文昌阁”,位于书院中轴线的北端。为近年来修复的一座仿古建楼阁。一层为文昌阁,二至四层为藏书楼。不知是何原因,此阁明显地向西北倾斜,看似岌岌可危但斜而不倒,如哪位博友有兴趣的话,可以前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凤鸣书院整体呈园林式布局,主建筑均在中轴线上,周边山水环绕,设亭台楼榭点缀其间,疏朗有致,各具特色,徜徉其间自得山水之乐。
下图、榆次“凤鸣书院”大门,此门不开,需购票从书院东邻的“文庙”正门进入游览。石刻门额“鳳鳴書院”
下图、书院大门东侧墙上的石雕人像和文字:克己復禮 久而成誠
下图、书院大门西侧墙上的石雕人像和文字:習與性成 聖賢同歸
下图、书院大门东侧院墙
下图、书院大门西侧外墙
下图、这是位于书院东南角土山上的八角亭,对联:立言功德名山俎豆 希贤聖天尚友诗书
下图、这是凤鸣书院南大门内侧。
下图、这是正对凤鸣书院大门的“四達楼”,是书院南北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对联:豁達通達達志達道 復禮循禮禮賢禮尊
四达楼的北面,是一座半敞开的四合院建筑 ,院中央是一方形水池,周边抄手回廊连接北侧正殿和东西配殿。
下图、这是四合院的南门,石刻篆字门额:止於至善 门两侧砖雕行楷体对联:河岳英灵锺此辈 天地之气在斯文
下图、水池的北面是主殿:两贤祠 原供奉荀藐和文彦博两位先贤塑像。塑像已无存,现为空房。
荀藐:西晋咸宁间(公元275-279年)任榆次县令,卓有政绩,老百姓都很爱戴他。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六月 ,凤凰在榆次停留。不久,晋武帝知道了此事并下诏书褒奖荀藐,诏书中就说:“就之如明月,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乐之如时雨”。
文彦博:(公元1006年-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县人。北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进士。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出任榆次县令。文彦博对荀藐的政绩甚为景仰,筑了思凤楼,并写诗作序。清康熙十八年到二十七年(公元1679年-1688年),刘星任榆次知县,在思凤楼对面建正堂,设两贤吏祠,祭荀藐、文彦博二公。
下图、东配殿:匾额:崇信义
下图、东配殿
下图、化成堂,位于“两贤祠”的北面,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建筑,它的后面(北面)就是书院中的最高建筑:文昌阁/藏书楼
下图、化成堂西侧的建筑:古莲轩
下图、书院西部的园林
下图、在化成堂西南方拍摄的照片
下图、化成堂前的这座石拱桥名为:达道桥,是进入化成堂的唯一通道。
下图、这是在达道桥上向北拍摄的化成堂,此堂未开放 对联:志扵道据扵德依扵仁 昼有为宵有德瞬有养
下图、这是在化成堂月台上向南拍摄的达道桥和两贤祠后面。
下图、向东拍摄书院东廊,远处的大殿即榆次文庙的最后一座建筑:大成殿
下图、向北隔湖拍摄的文昌阁/藏书楼,此楼看似有些倾斜。
下图、书院西北部园林
下图、书院西廊和文昌阁/藏书楼
下图、在书院西北部园林中拍摄的化成堂
下图、这是位于化成堂西北方的思源亭 楹柱对联:故里早锺名士气 诸君谁继谪仙才
下图、文昌阁/藏书楼西面
下图、这是“化成堂”的后面,匾额:正学昌明
下图、文昌阁/藏书楼正面(南面)
下图、三层匾额:藏书楼 对联:四时之乐俱在於此 六艺之义不尽扵斯
下图、文昌阁二层对联: 仰诵尧舜揽英接秀 俯遵周孔琢质华章
下图、西学堂(图左、未开放)
下图、位于书院东北隅的“听溪亭” 楹柱对联:三分明月三分水 半入池风半入云
下图、从“听溪亭”东行,是正在建设中的“敬一亭”和“尊经阁”
下图、书院东南隅的方胜亭
下图、在书院东部向西北方向拍摄文昌阁,在这个角度,发现并证明此阁明显向西倾斜。所以禁止游人登楼。
下图、从书院出来,在榆次老城遗址公园旁拍摄的文昌阁/藏书楼,仅能看到三层以上的部分。
全文完
原题 (原创)榆次老城:凤鸣书院/斜而不倒的“文昌阁” 2016-03-16 08:45 发表
2018.12.31 阅读(458)| 评论(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