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课本上或者某些老师那里听到过这两个词,一个是“小我”,一个是“大我”,在当时很不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于是这个困惑一直留在脑海里,直到昨天听到了我们东方昱老师讲的《道德经》大总结里才领会了“小我”与“大我”的真实含义。
东方昱老师给我们讲了将近一年多的《道德经》,大家都知道,《道德经》的智慧是深邃的,是深远的,是无穷无尽的,要想学透,要想领会每句话的含义,学一遍还是不行的, 于是我们老师在第一阶段中带领我们逐章逐句的分析,而现在进行到了第二阶段,深挖《道德经》的经典语句,剖析其中的精髓,目的是让我们每个人把在道德经当中学到的一些智慧运用到自己人生当中,在方方面面都能给到自己启迪,和解决问题的指引,令到自己的人生都在往好的方向去发展。老师在课程中特意分析了这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中的“水”,它是代表道的精神,代表善。我们说的道,体现在人间的这个层面,体现在人的这种心性的修炼,形成道的一个准则,道的一个高度,道的一种追求,我们把这些归结为一个善。那么善呢,就像老子讲的,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什么叫做善呢?这个世间有恶存在,它才会存在善,如世间有一些自私的,损人不利己的,消极的,负面的现象;同样具有光明的,浩瀚的,博大的,无私的,大爱的因素,就是能够做到自利、利他,所有这一切的思想和行为叫做善。那么上善呢,就是最高规格的善,最高层次的善。就是当你的善到了最高层次的时候,像什么?像水一样,水能够滋润万物,无私奉献,不断流淌,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像水一样,谦虚,包容,善良,无私,才能成为真正的好人。我们说了善,什么叫自利利他?其实人生绝大多数时候,都在追求自利利他,如果遇到一个抉择点的时候,比如说你在遇到关于自利和利他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而你又发现在利他的这个层面可以创造巨大价值的时候,此时此刻可以舍掉小我,去维护一个大我。核心的根本点就是自我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两者既有相合之处,又有冲突之处,因为每个人在处理这种利益的博弈时是要考虑小我呢还是大我呢?是让自己更有利呢?还是让集体利益更有利?每个人的境界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些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把“小我”看得很重,把“大我”看得很轻,甚至以牺牲大我来换回小我,这样的人不断损伤集体利益,于是所有人见到这样的人避而远之,非常讨厌,最终这样的人会变成孤家寡人。他的人生呢,也只能沦为社会的底层。比如那些贪官,不为百姓着想的人,他们的下场是可以看到的,充分说明这类人的思想境界很低,需要不断地修炼,修炼,再修炼。
与此相反的一类人,处处都把“大我”放在第一位,“小我”放在第二位,甚至有些时候就把“小我”全部忘掉了。比如,抗美援朝的时候出现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等,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用生命保家卫国。他们的行为验证了英雄人物的心声,牺牲一个人,幸福千万家。可见这类人只追求一件事,叫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这类人才属于有智慧,境界高,大彻大悟的人。还有一类人曾经为灾区捐款的优秀的企业家们,在关键时刻,他们只考虑一件事情,就这件事情的抉择是否符合集体利益最大化的标准,只要符合这个标准,他们就干,就做,自我利益完全消失了,也就是说,没有“小我”,只有“大我”。所以当一个人修行到这种境界,他就是一个英雄,他就是一个有大爱的人,无私的人,他的人生也就顺了,他没有选择困难症了,就像水的这种精神,它体现的是道,水往哪里流动,它是不加思考的,水的方向和源泉,它只解决一件事情,叫做集体利益价值最大化,水所流动的过程,永远在做好事。正因为它有这样的无私的胸怀,最终所有一切的资源全部汇聚到大海里面去,它就变成最富有的。它在默默为众人做好一切的事情,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个人利益就实现了,不想要也有了,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不争,最后它什么都有,什么都跟它有关系,但它不要求所有一切都是它的,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它的。这就是拥有了“大我”的同时也拥抱了“小我”。
一个人能够在有生之年,非常短暂的人生的隧道里,能成就一点事儿,他不是靠自己一人干成的,而是要集众人之力,众人之智慧来干成的,所以一个人唯有当你拥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胸怀,你才会有这样的一种能量,去聚集天下的人脉,聚集天下的智慧,聚集天下的资源为你所用,然后才能成就你人生的伟业。
我继续跟随东方昱老师修炼,争取完全舍弃“小我”,成就“大我”,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创造更大的价值!
原创作者:王清
创作时间:2023年7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