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也许正仰望着你,羡慕着你。
那天还在被窝里玩手机,有微信信息发过来,打开微信一看,是美团送货的,发来图片说,把货放门外台案上了。我看了看时间,还不到7点。就发过去一句话,怎么这么早?他回复,今天送孩子上学呢,就早了些。
我想,他来到我这里是第几家呢,一个村这么多点,他该多早就动身呢?
我也知道,平台那些货从远处运来,是不分黑夜白天的,分拣货的也分几班倒班,有上半夜的,也有下半夜的。
尤其天气越恶劣,平台买货的也越多,都不愿意出门了,送货的不管啥天气只要有货,就要送到客户手里。
我还问过平台送货的,你是不是有底薪啊?然后还有提成?
他说,没有底薪,只有每单提成,车和油都是自己的。
说的这些我不知道属实不属实,既然问了人家就要相信人家。
那是过春节初二到初四这几天的事,他说,这几天你们也忙,他也忙着拜年,买货的也不多,只要有一单他也得送到,好多商店就选择了关几天网店。
我说,那我也关两天吧。
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平台让点评司机时我都是给予五星好评。有不满意的货时,需要退货,也说货物与描述不符,把责任推给平台,这样快递员就不会受损失。
还有,我村有去西藏发展的,在家的人都说,在那里可发财啦,一天买多少多少,赚多少多少。
邻居胜林也打算去那里卖菜去,他联系了本村去了两年的闫小强,姓闫的和老公都是本家。
我打听到小强有烟证,胜林又打算过去,晚上胜林正好来我这里坐着,他就和小强视频聊天,我接过话题,问他那里烟的销路,他那里比家里卖的价格高。
视频的时候,小强正在吃饭,那时候咱这里早就吃了晚饭了,也许有时差吧。
见他吃饭都背景有点乱,有货还有汽油炉子,问他在哪里吃饭呢?
小强说,在车上。他还说,出来一趟五六天,他们这里人口稀少,路途遥远,拉一车货,要在外边跑五六天才能回住处,这几天就在车上吃,车上睡。
小强还说,他来西藏2年了,算着挣钱,就是存不上钱,就是货越来越多了,平常一次烟就是2万多,过年订烟钱更多,把钱都占住了。
他还有个实体店,第一年小强和媳妇在那里呢,第二年媳妇怀孕了回来了,小强父亲就那里看店呢。
2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那种预感,每当我想起一个人,或者说起一个人时,就会有意无意地发现他或者有他的信息出现。
这次看到小强在西藏的一些生活细节,突然想到他母亲说的那些事,刚写到小强在车上吃饭睡觉的事,门市进来一个人。
她进门喊了一句,没人啊?
我就静静地坐在里边缝纫机前写文呢,听到喊声,我停止了输入,抬头看到进门的竟然是小强他母亲。
她说,手机欠费了,交个话费。
我的思绪还停留在小强在车上吃饭睡觉的事上,一时转不过弯来,就说了一句,谁也不容易啊,你小强出去都是吃住在车上啊。
她说,是啊,那里村与村之间离得远,出一趟门就是五六天。
你小强说了,算着挣钱,就是存不上钱,货越来越多了。
“哎,你别说了,钱都让他媳妇扣走了,他也不管挣钱不挣钱,他爹给他看门,说是给月工资,结果一年了,一分钱也不给,过年呢,往家里打过来1000块钱,他媳妇给他要了5000块钱。媳妇在家还给我吵,说,我找了个好人家,原来的钱都是借的。”小强妈说起来还带着情绪呢。
还说,原先都不给她一块吃饭,知道小强给了她1000块钱,过年又给她一块吃饭了。
我说,人家两个孩子了,也得花钱,你就一个儿子,早晚都是孩子的,吃就吃吧。
她又说,他爹说了,今年过麦回来了就不走了,我们还有窟窿呢,他们结婚要彩礼要了二十六万八呢,窟窿他们一分不还,他爹回来好歹能挣点钱呢。
他们欠我的600多块钱我也没提,过年时提过,说了也没用。
家里就剩一个老婆子,她还有糖尿病,天天吃药打针,人家一个没有你又能咋的?
人家一儿一女,都没有上啥学,怎么就落到如此地步呢?
这样和我们比,我们还算不错呢,三个孩子上大学,够我们买两套房子的钱了,我们还买了这么多保险,还有一些存款。
我说,小强一天天也没在家呆过,原先也是挺能干的啊,钱都去哪里了呢?
她说,都甩了,吃喝嫖赌。自从认识这个媳妇了,才正经干呢,不干也不行啊,两个孩子了。
这又让我想到了胜林,胜林也算是一个风流人物呢,20多岁干包着好几个大工程,还都是电力局的活,那时候局里活是真的肥,钱也好给,有时候都是提前给钱。就这样胜林一分没落下,现在说起来也是,都甩了。现在要重振旗鼓了,哪里还能这么容易呢?
虽然说,我们存到银行的钱贬值了,至少我们没有欠债啊。
小强妈还说了在家和儿媳妇的各种不合,各种刁难。
我说,好好好,都是自家年轻人,孙子孙女还小,在家将就着过吧。儿子还年轻,知道干就好,过不了几年就缓过来了。儿子就他自己,早晚也是人家的,自己老了,他反正得管着。
小强娘说,我也是大线条的人,这么多窟窿,我还有糖尿病,心里就是不存事,如果天天想着欠债,早就愁死了呢,我能吃能喝的。
真是个心大的人,儿子结婚不久就把公婆撵出门了,他们老两口在人家一户闲置的房子里住了一年,那户人家院子里一棵枣树,那一年听说枣多了少了,后来他们老两口在自己空宅基地里用石棉瓦打了个三间的屋子,现在又和儿媳妇在一块吃饭呢。
这样的人家也多着呢,儿女分开过也不算丢人的事 也不算过分吧?
毕竟人老了和年轻人吃喝就说不到一块,思想观念也不一样,就是老人没地方住,被年轻人撵出去,就有点不好看了。
最近,村里一户姓穆的人家,也是一儿一女,儿子也有两个儿子了,小儿子刚刚会走路,听说去年儿媳妇就不愿意和公婆在一起住了,婆婆为了照顾刚刚出生的小孙子维持了一年。
今年刚开村,听说儿媳妇就让公婆出门了,公婆花了四万大几买了一户三间房子,现在正在装修,装修好了就搬过去了。
要不就说啦,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儿子女儿一样,时间长了还是不要在一起过。
年轻时,还是留点钱防老。
外边人的事情,也是听三不听四的,有人说,最近搬出去住的那户老两口把耕地买了,(修坝呢)买了20多万,儿媳妇嫌公婆卖农耕地了,钱在谁手里咱就不过问了,也没必要过问。
农村里家家都有说不完的事,你好了,他歹了,只管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跑就好,都不要太当真。
人家好了歹了,都是一家人。
不要羡慕也不要嫉妒,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3.1号晴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