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村的两个多月里读了无数reading,在这期间最爱的人换了好多个(最近是谁的due就最爱谁)。
福柯,一位上世纪法国光头,算是我很长一段时间里最爱的人,唯一一位为他买了t恤应援的人。
福柯的出现是从 Stuart Hall的书里解释discourse的部分。后来这个名字在女权课的reading里重复出现着。有一天我发现了福柯与berkeley的关联后,一时间有些震憾。 当书中的名字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他与我走过一样的路,踩过同一片草地,坐过一样的椅子,遥远的哲学家突然变的触手可及。在此之前,Berkeley名声在外,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代表着什么。 当女权课reading中的很多人的名字与berkeley有了联系,当在去听讲座的路上与Judith Butler 擦肩而过(下一步是去要签名),当每天经过的诺奖车位,我才意识到Berkeley的名字到底有多重的分量。
-“Why there is always a strike on campus?”
-“Cuz it’s Berkeley.”
伯村的strike真的是多样且频繁,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个大爷站在门口宣传god,校门外总有一个支持socialism的摊位与一个anti-socialism的相互对峙。他们就那样占据了路两边的两张小桌子,红色笔写的标语显眼地摆在桌子上,两方竟也没有什么争执,一路走过去这样的小桌子和标语倒成了有趣的一道风景线。毕竟这里可是free speech movement的发源地,是一个express yourself, everyone’s vocie should be heard的地方。
同时,berkeley绝对是学gender studies的风水宝地。且不说湾区繁荣昌盛的lgbtq文化,盛大的rainbow parade, 学校的历史上有无数的gender theorists的名字在闪闪发光。很幸运自己选到了gws 140的课,和被我退掉的lgbt20。 lgbt20的教授是个很酷的教授,是那种在国内不可能遇到的老师。 trans:女➡️男,former 铁路建筑工人,40+完成了自己的phd,交通工具是蓝色的炫酷超大摩托,耳钉鼻钉唇钉一个不少,上课总是一身小西服和一个小领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