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学,幼儿园为孩子们准备了传统的民俗盛宴。
9点40分的时候,所有的演员已经到位。因为我们班站的只要位置正好是会场的中间,所以这次的感觉跟去年完全不同。
开场的威风锣鼓一开始就抓住了我们的眼球,演员整齐的个子,崭新的道具,精致而有序的队形,红色飘逸的演出服装,精致的妆容,站在那里就给了我们奋发向上的感觉。但是那种自信的状态让我们觉得她们好美!终于开始了,指挥穿着一套当前流行的灰色的毛线衣,系一条红色的围巾,举着带红白彩条的指挥棒,做着预备动作,像一个大将镇定自若却又胸有千壑。音乐开始,首席敲鼓官优美地举起了鼓槌,随着鼓槌上红黄彩带飘飘,演出正式开始。后面横四纵四正方形鼓队蓄势待发,旁边两列小镲呼之欲出。整个团队是那么训练有素。表演开始了,他们表演动作的整齐,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对舞蹈动作的诠释,都是那么专业,到位。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表演颠覆了以往我们对锣鼓的印象,整个演奏活动有三个曲子,这些曲子分别以舞蹈,快板等一些现代元素相结合,特别的耳目一新,他们的表演又是那么专业,有水准,个个精神抖擞,朝气蓬勃,热情洋溢,根本看不出他们全都在50岁以上。看到他们的表演,我不自觉地内心感叹:这,不是表演,是一群正能量的老年人在向周围的人宣告他们对生活的美好与向往。老年人尚且如此,我们情何以堪呢?朝气,热情,气势轩昂,把锣鼓的威风展现得淋漓尽致。回头再看时,他们手中那些飞扬的彩带已经带走了我对未来生活生活的希冀。
节目还有九莲灯和划旱船。
九莲灯就有两个节目。说也奇怪,两个节目竟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每个节目都有亮点,第一个九莲灯,融合了故事的元素,展现的是解放后新中国农民的生活状态,演员也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表演的是送嫁妆的场景,一个媒婆,四个轿夫抬着姑娘出嫁的礼物,后面是一群送亲的手持莲花灯的姑娘。在表演中不断变换队形。亮点是结尾处的设计,一个老人唱秧歌,其他演员排成造型,呐喊助威,一呼百应,形成强烈对比,夺人眼球。一句“收工喽!”给节目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第二个是青春版的九莲灯。二十四个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捧着娇艳绚烂的“九莲灯”出场了,那么朝气蓬勃,有活力。他们的舞步
轻巧灵活,路线十分丰富,“倒搭勾”、“小穿花”、“双进行”,形式也很多样,“对灯”,“甩灯”,“绕灯”,“转灯”,让人眼花缭乱,像在美丽的花海中穿梭。而旁边富有乡土气息的“八音会”演奏,热烈火爆,高亢激越,更增添了它的地方特色。
怎样让地方特色的很好地传承呢?还需要有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继续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