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故园之恋散文原创
川西,河口往事(六):撵灯记

川西,河口往事(六):撵灯记

作者: 蔷薇季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00:29 被阅读2次
    川西,河口往事(六):撵灯记

    那些年,川西人的乐活日子就是过年。

    过年前后,没多少农活,终于有精力和时间乐活乐活。

    过年最好耍的就是耍灯。狮子灯、牛儿灯、马马灯……最好耍、阵势最大最复杂最有看头和内容、最有人气,最多人追撵的,自然是马马灯。

    川西地处川藏线上,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有茶,怎能没有马?所以,马马灯,应是传承自茶马古道的遗韵风情。

    撵灯,是因为,耍灯是挨家挨户上门耍的,为了看灯,大家就跟着挨家挨户地跟撵,要有人撵,灯才热闹好耍,接灯的人家,也是要连撵灯的人一起接待的。

    一般过年前三两个月,队里就开始组织人马筹备马马灯,锣鼓队,主演,后勤,一套人马也不少,会敲锣打鼓会唱会跳的大约也就那一帮人,忙活了好多年。

    河口上一带,地处川西的邛崃雅安名山交界地,河流北岸是邛崃,河流南岸是雅安名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邛名一带的许多风土人情口音都十分接近。我们赶场,都是赶邛崃夹关镇上的场,因为离得更近。

    我们家,爸爸是邛崃的,妈妈是名山的,从自然到血缘,都地跨两届。尤其是我爸,他一直活跃在邛名两地的文化界,民间文事宣传娱乐,都少不了他。从小,我就陪着他,既在邛崃的夹关各乡各村排练节目,也在河口村上的大礼堂排练过不少节目,他老人家一排练节目就忘我,甚至把我忘在台下尿裤子都不知道,当然,耳濡目染,他排练的好多歌舞曲目,我至今都记得,诸如,男女歌舞对唱《逛新城》——

    “雪山升起了红太阳,

    拉萨城内闪金光,

    爸爸也,哎——

    等等我——好!

    看看拉萨新面貌

    女儿也,哎——

    快快走,好!

    看看拉萨新面貌

    快快走呀快快走啊

    哎呀呀呀呀呀……”

    连歌带舞,有说有唱,拖声妖气,生动又形象,小小的我看了也被吸引,连后边的过门调子我都还记得,哼起来十分顺畅,童子功啊!

    爸爸在邛崃夹关排练的节目,也在河口上排练,两队人马,有时候,他们也把邛崃的人马拉到河口上来表演。十分交融美好。

    就他们这些人,各自分工,许多人都是多面手,自己组队,自己创作作品,自己制作马儿。制作马儿用川西特有的竹篾条编制成马儿的形状,用五彩纸剪成条贴上去就是马毛。鲜艳的马头和马尾往“幺妹子”腰前腰后一系,马脖子上挂上铃铛,驼铃声声,幺妹儿骑着马来啦!

    那时候,我们十分艳羡的是美丽的幺妹儿子,一般都是年轻漂亮出得风头的女子才能入选为幺妹儿子,而邀马的马牌子,则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马马灯其实是个杂耍力气活,不仅身体好,还要灵活,甚至要有一定的功夫才行。

    幺妹儿子,马牌子,那都是年轻人心中的佼佼者,许多年轻男女仰慕的对象。一到开灯撵灯时,姑娘媳妇大婶大妈些总是会偷偷议论,哪个说了人家,哪个还没说人家,顺带乱点下鸳鸯谱。

    我们小孩子不管那么多,就等着过年看灯撵灯。

    年前十天半月,要先挨家挨户散灯帖子,确认哪家接灯不接灯,到时候,就挨着接灯的人家去耍。一般人家都会接灯,毕竟一年一回,图个吉祥,家里穷呢就包个小红包,耍灯队也不会嫌弃,马马灯来家里跑几圈,唱送几句吉祥话,去去晦气,来年说不定就兴旺了呢。

    家里条件好点的,接大灯,所谓接大灯,就是要耍完一个完整的阵式流程,要表演各种节目,最后主人家要招待大家吃饭,像办酒碗一样,玩耍闹腾到一天半天甚至半夜才散。

    我们最喜欢撵的当然就是这种有看有吃有玩的灯了。

    大家跟着耍灯队伍来到主人家门前,川西人家好多都有院门“龙门子”,主人家会故意关上门不让进,让马马灯“报门”,所谓报门,就是一内一外的问答,主人家甚至会找会唱的人来“装怪”,故意唱许多问题给马马灯答,唱答舒服了才让进门,才算过了“报门”一关。,所有的唱答都是即兴的,十分有趣生动,比如——

    内问:“锣鼓打得闹沉沉,请问外面是何人?”

    外答:“你要问我什么人,我们都是耍灯的人。”

    内问:“马马灯来何时兴,是谁叫你来耍灯?”

    外答:“唐王起来唐王兴,唐王叫我来耍灯。”

    内问:“马马灯来很好耍,问你耍灯为了啥?”

    外答:“我们马儿高又壮,今天给你送吉祥。”

    内问:“马儿壮来我有数,请问马儿什么做?”

    外答:“玉皇派下活神仙,我们马儿竹篾条编。”

    内问:“活神仙来神仙活,你的马儿几只脚?”

    外答:“要问马儿几只脚,我的马儿两只脚。”

    内问:“人家马儿四只脚,你的怎么两只脚?”

    外答:“管他马儿几只脚,开开门儿看到说。”

    ……

    有时候,还为了拖延时间,等里边把饭做好了才开门,就故意拖时间——

    外唱:“锣鼓打得闹尘尘,请问为何不开门?”

    等了一会儿,里面没人唱,也许“山穷水尽”了吧。

    外唱道:“你不唱来我就唱,大家不唱要放黄。”

    由于里面已没有什么可唱的了,就只好说实话:

    内唱:“不要忙来不要慌,主家正在推豆浆。”

    外唱:“大家批判四人帮,哪个叫你推豆浆?”

    里面沉默了一会,可能不好答。突然,内答:

    “推豆浆来擂豆浆,豆浆烫死四人帮!”

    即时逗得大伙哈哈大笑。实在等不过了还是开开大门演节目等开饭。

    有些主家还会设置第二关给耍灯队过,叫“破阵”,名堂多得很。有的是猜字谜,有的是对对子,还有的搞各种花样阵势,充分显尽民间才智,全靠耍灯队伍的聪明智慧才能成功破阵。

    字谜如:

    “ 一个字儿生得恶,头上长了两只角,身上张着六个口,下边蹬起八只脚”。(打一字)谜底是:典。“千字不成千,八字排两边,一个荷花女,嫁在鬼这边”。(打一字)谜底是:魏。

    对对子,一般是主人出上联或下联,耍灯人对上另一联。如:

    “ 风吹竹叶龙摆尾”对下联:“雨打芭蕉凤点头”;

      “马踏桥庐如擂鼓”对下联:“鸡啄金盆似响钟”;

    “池中洗藕节节太白李长根”对上联:“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

    又如,马马灯队伍进门看到:两个孩子抬着一根弯的木头,要求猜地名。如果耍灯人猜对了,两个孩子就离开,没猜对,孩子就摇头。谜底是“抬弯”即“台湾”,耍灯人猜对了,可孩子还是不走,为什么呢?耍灯人给了孩子红包,孩子才笑着走开了。

    有些很难的阵,很难破,如海底捞鱼,也叫“浑水摸鱼”。

    这个阵式,主人用一个农村用来烫过年猪的大黄桶,装大半桶水,里面放一条二三寸长的小活鱼,要求耍灯人徒手捞出小鱼。破这个阵式的难处是“水深”、“水冷”、“水多”、“鱼活”。怎么捉得住呢?

    有经验的耍灯人来了。只见他脱掉一只长袖,用手把桶里的水往一个方向用力拨动旋转,越转越快,直到桶里的水形成了一个飞转的旋涡,小鱼被旋在中心,好像转晕了。这时耍灯人一把将小鱼捉住,向主人道喜:领取红包。

    破阵后,才真正开始耍灯——“跑马”。

    跑马的阵式也不少,有“九连环”、“双八褂”、“乌龟脱沙”、“线耙子”、“龙抱柱”、“五角星”等。一般主家只摆一种,其中摆“九连环”的比较多。因为“九连环”规模不大不小,约十几分钟,不比“双八褂”、“乌龟脱沙”要跑两个多小时。

    “九连环”最常用,是主人家、观众,最爱观看的一种跑马阵式。它是在锣鼓、唱词、跑马同步中结合完成的。锣鼓响起,唱:“恭贺主家发大财,快把九连环跑起来”。帮腔:“快把九连环跑起来”。马牌子引着幺妹子,沿着九条板凳相互穿插,跑一圈为一缓,跑完三缓,开始拆掉板凳。每跑一缓,马牌子就左右各拆一条,要将拆下的板凳排列在前台。当九条板凳排完后,“扎”成了一个品”字形的“牌坊”。这时,马牌子就站到最高一台,扬着马鞭,幺妹站在“牌坊”两端,摇晃着马头,等待主家出来道喜(给红包)。这个看到最后,我们都要替马牌子捏把汗,深怕他爬不上去站不稳。

    跑完一趟“九连环”,需要唱手唱上十几“缓”。通常,唱手将农民一年四季的活动内容唱进去。如: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

    二月里来是春分,看牛娃儿放风筝。

    三月里来是清明,孝顺子孙去上坟。

    四月里来是农忙,手提秧头忙插秧。

    五月里来是端阳,包了粽子洒雄黄。

    六月里来六月六,家家户户晒衣服。

    七月里来七月半,农民吃到新米饭。

    八月里来是中秋,分享月饼庆丰收。

    九月里来是重阳,祝福老人寿缘长。

    十月里来牛王生,缁耙馍馍祭牛神。

    冬月里来是冬至,杀猪炖羊不歇气。

    腊月里来快过年,去旧换新忙不完。”

    耍灯里还有一部分精彩的节目表演,通常有灯戏:《王大娘补缸》、《龚裁缝偷布》、《张烂子薅豆子》、《驼子回门》,这种耍灯时表演的戏曲节目,可称之为川西院坝戏,尤其适合在川西人家的院坝头演出,完全是川西方言,有说有唱,幽默诙谐,十分贴近生活,土得有盐有味,大家都十分爱看。

    此外,川戏团的票友些还会唱川戏,咿咿呀呀的,不如灯戏听得明白接地气,还有单口相声,金钱板,样板戏,形式不论,有啥表演啥。

    以我爸为首的碓溪沟四条“白水鱼”,在川西河口上、白沫江一带,翻起过小小浪花,他们是一伙既能表演又能创作的文艺积极分子,创作了许多极富有川西方言特色的小品,这种小品相当于现在的脱口秀,可以即兴创作,也可以即兴修改,剧本就在各人的心坎头。

    时光流逝,漂亮的幺妹儿子、帅气的马牌子都老了。四条“白水鱼”都已是步履蹒跚。

    那些年,我们撵灯,他们耍灯,一个小小的灯里,汇聚了多少的民间欢乐和智慧,耍灯,撵灯,是一段永不会忘记的记忆,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只是飞速嬗变的社会,让多少的文化遗落颓废。据我所知,故乡,不少执着的故人,在忙于打捞逐渐消逝的文化,马马灯,在川西的河口上,河口所属的名山,在白沫江夹关一带,都在积极地做着申请非遗的工作,也在结合新时期旅游文化做着力所能及的挽救,不甘心啊,不甘心看着一方乡土上生长起来的文化之花就此凋零,它应该有别的出路,也应该承载新的使命。

    马马灯,如今,不再像从前那样挨家挨户散灯贴耍灯了,更多的是站上了新时代的大舞台,作为一方乡土文化代表,展示给更多的外来游人和归乡人。

    耍灯变成了演灯,撵灯记不复有。撵灯,归于记忆。

    历史的烟尘之下,唯有变才是不变的。

    总有记忆的温暖在,何必忧伤!

    说明:本文关于马马灯的内容来源于我爸的学生韩玉鹏先生的《马马灯怎样耍阵式》一文,并经他本人授权引用!感谢!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川西,河口往事(六):撵灯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jb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