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希望小小和大大能受到一些音乐、美术的熏陶,虽然我平时做的并不好,没有经常给她们听音乐的习惯(好在爷爷有这个习惯,每天晚饭的时候都会放一些音乐来听),不过我也会想着带她们去看看美术展览、看看儿童剧啥的。同时,我也希望姐妹俩能上一些画画和音乐兴趣班。
小小上幼儿园时,幼儿园有奥尔夫兴趣班,上课的老师还是她们的班主任,我特别希望她能去学一学。
可是我的原则是,兴趣班这个东西本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孩子同意、喜欢才行。可那个时候小小拒绝上任何的兴趣班,她一直到了幼儿园大班,才报了人生的第一个兴趣班-滑轮,原因只有一个:我不想一个人上课,我想和妈妈在一起!而滑轮课家长是可以在旁边陪着的。
好吧,游说了整个幼儿园期间,都没成功让她报名奥尔夫音乐班。只能一声叹息,唉!
到了大大这里,我越发的知道音乐的熏陶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其实其他的也同样重要,可是我却更喜欢音乐,难道跟我没被开发出来的音乐天赋有关?)大大幼儿园的兴趣班我是放弃了,因为到现在为止,连大大上幼儿园我都还不确定她是否已经完全适应了,所以更不要提兴趣班了。
后来,我知道家门口有一个奥尔夫音乐班是亲子的,于是我又动心了,但行动力没太跟上,拖延了一段时间。不管怎样,昨天终于报名试听课并且体验完成,大大特别喜欢,很快就融入进去,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想到的。
但是我想说的重点不在大大,而在于跟着一起去“旁听”的、并且一副渴望眼神看着我们上课的姐姐。
当小小知道我要给大大要报名奥尔夫音乐课时,她就跟我说了一句“当时我都没上奥尔夫音乐课。”
其实,我知道以前即使小小没报名任何兴趣班,但是她内心是挺喜欢某些兴趣班的,比如舞蹈课她也纠结了很长时间,最后才报名的。奥尔夫音乐班她以前也同样的感兴趣,但也是因为相同的原因没有报名,所以我想当她听到我要给大大报名时,她一定是想起了自己那个时候没报名的遗憾。
妈妈:是呀,当时你要是报名了多好呀。
小小:有一次你差点就帮我报名了,你都要去交钱了,最后我还是没让你报。
妈妈:就是,你们幼儿园奥尔夫班上课的还是汪老师,你都熟悉的。
小小:我当时不知道可以让妈妈陪着去上课的
妈妈:妈妈不能陪的,你看到的那些家长是因为学期的最后一次课,让家长过去看看。
小小:哦,这样呀……
妈妈:你现在还想上奥尔夫课吗?
小小:想呀
妈妈:听说这里也有你这个年龄上的课,不过好像要先学习乐理和乐器课,你想学吗?
小小:想呀,想呀
妈妈:好,那下学期我们再看看你的兴趣班怎么安排,也不能太多了,时间都排不过来了
小小:好呀,太好了!
我们关于奥尔夫音乐班的讨论到此为止了,她并没有在抱怨我,只是表达了她的遗憾。
以前跟其他的妈妈讨论过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话题。我的观点是,我不会逼迫孩子去学某一个我认为很重要、很有用的兴趣班,选择兴趣班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孩子喜欢。我会带她去体验,但报不报就要由她来决定了。当然也不是说她喜欢哪个,我就马上报哪个,而是跟她“约法三章”(因为钱是我出的,所以我有责任这样做),比如一旦报名,那就一定要坚持完成缴费的这段时间。
有些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的妈妈会提出一个反驳的观点:你现在完全听孩子的,啥也不报,那万一以后孩子大了向你抱怨,“别的孩子都学了好多东西,我小时候你都不给我报名那些兴趣班!”,就算我们辩解说“那是因为你不让我报呀”,孩子可能也会说“你当时逼一逼我不也过去了,我是小孩子懂啥呀!”
这些家长觉得孩子也许会因此而怨恨我们没有给他们报名兴趣班,觉得我们失责了。
我相信是有这个可能的,但是你能保证当你真的“逼迫”孩子去上了她不喜欢的兴趣班,以后当她长大了,她不会抱怨你吗?“谁让你当时一定要逼我上那些破兴趣班的?我都不喜欢,有啥用呀?!而且还把我跟同学玩的时间都给占用了。”
由此看来,没有一个选择会带来一个完美的结果,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是一个冒险。所以不要再以这个为理由去满足你内心的那个想法了。(勇敢承认吧,其实就是你想给孩子报兴趣班,不是吗?)我们没办法知道未来孩子到底会怎么想,至少现在请尊重一下孩子的感受吧。
我始终坚信,如果你给够了孩子尊重,他的事情让他来决定,那么未来他可能会有某种遗憾,但绝不会将这个责任推到你的身上。
我不是怕被孩子抱怨,我怕的是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尊重、没有自己选择机会的孩子,长大后并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且遇到事情时,会容易将原因归结于外部,而不是自己。
因为只有在尊重和平等这样健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心理才会更健康,遇到事情才不会抱怨,而是积极地想解决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