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书名:我怎样读书
作者:王云五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字数:120千字
阅读动机:积累“怎样读书”素材
100年前,一位17岁少年“按揭”买了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第3年付清书款时,他已通读了一遍。
由于家贫,他后来小学未毕业、仅仅“识字”起步,靠自修成为“博士之父”,是胡适等大学者的英文老师。
他就是教育家、出版家——王云五,主编《王云五大字典》、《王云五小字典》,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主持台湾商务印书馆四十年。
今天说“终身学习”,他就是最好的践行者。
关于“怎样鼓起读书的兴趣”,王云五引用曾国藩的话:“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所以说,爱读书这种事,跟饿极了要吃饭一样,是装不出来的。“如饥似渴”一说,还真的形象。
而读书的动机,并不用讲太多高大上的理由,王云五认为:“读书之动机应以充实人生为主,盖书籍为学问的宝藏,先民努力的成果与时贤研究的结晶,均借此而保存,而流布。读书便是利用此种宝藏,并由此而促进读者自己思考与努力之成就。”
这是他1953年10月为广播电台“青年讲座”做的播讲,他当时给小学生读书写作的建议,就是进行专题研究:
假使高小学生在第二年开始时即由教师指导其各自选择一个专题,订定选材纲领,以半年时光从事搜集资料,更以一二月工夫从事写作,写作以前由教师知道其组织思想,然后就所得资料自行着笔。则以高小二年生,曾经读书五年,识字在三千以上,而现在作文可用浅易的白话,只要有资料,并认识此种词汇,要写五千字乃止一万字的一篇论文,断非不可能的事。
关于学业与职业,王云五给年轻人讲《孟子·万章》,“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孔子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委吏是管理仓库的小职员,会计就是按照物资钱财的出纳,妥为记账;乘田是管理牧场的小职员,牛羊茁壮,就是使倒牧场中的牲畜个个肥硕。以孔子之大才槃槃,后来短期任鲁相,三月而鲁国大治,但他对于初时所担任的低级职务,仍能认真尽职,不因职位太低而不肯努力。
谈到婚姻,书中内容有点颠覆我认知:
我国在很古的时候,已有相当的平等观念。“妻”字的意义,据《说文》为“与己齐者也。”《礼记》也有“一与之齐,终身不改”。又《礼记》哀公问:“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而中古以前的欧洲,女性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若无子则从夫之男性最近亲属,迟至宗教改革之时,马丁路德才开始说:“婚姻为生育与教养儿女的准备,而这些儿女是仿照上帝的形状而长成的。”从此以后,夫妻的关系遂被认为具有神圣的使命,妻的地位才获得尊重。
书很薄,选的也只是王云五对年轻人的讲话,但看得出他学识的广博。看来小时候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没有白读。还有一个喜欢读大英百科全书的是埃隆马斯克,但他应该不用按揭买书。
不管后来成就如何,终其一生,王云五的学历栏始终记录着的是“识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