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印象中,几乎没有听过父母当面表扬或者夸奖我。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父母那一辈人不善于在子女面前表达比较亲昵的情感;另外一方面是他们的育儿观念,父母那一辈秉承的多是批评式教育。
在我们这一代人里,像我这种成长经历应该还是挺多的。当你表现优秀的时候,爸妈心里其实挺高兴的,和亲朋好友说起的时候也会一脸骄傲。但回了家,会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有时还会绷着脸,意思是让你不要骄傲。而当时的你,其实是希望得到爸妈语言的肯定和鼓励的。如果你表现不好,父母可能会对你进行比较严厉的批评教育,这种批评多半还是不得法的。
更严重一点的,是“打击式的教育”,无论你表现得多好,父母都不会表扬你一句,而只要你表现得不好,随之而来的,多半是批评和“打击”。
2
以现代心理学观点看,这种教育方式当然是不好的。
它最大的弊端,不是孩子是否最终能教育“成材”,而是会妨害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经常地被批评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容易受挫。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也许抗挫折能力会比较强,但和父母的关系就不会那么的亲近。长远来看,它还会影响孩子长大以后和他人的交往。
可能也是意识到这一点,我们这一代人在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有了转变。我们现在经常能听到一些对孩子的赞扬和肯定,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
首先,从“批评式教育”转变为“鼓励式教育”,这种观念的转变,是一种社会进步。然后呢,只是夸孩子”你真棒“是不够的,长此以往,可能对孩子的成长还会带来一些危害。
3
夸孩子”你真棒“,它本质是对孩子行为的一个正面反馈,它的正面效果是肯定孩子,方向是对的。但负面效果是让孩子过于关注当前的好表现,会让孩子在面临困难时,选择更容易的方式甚至直接放弃。这背后的心理学依据是人的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
根据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 的理论,人分为两种观念模式(Mindset):
Fixed Mindset(固化观念模式):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智商基本上是固定的(天定的),后天的努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Growth Mindset(成长观念模式):他们认为不管哪方面,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改善……
现就职于哥伦比亚商学院的 Heidi Grant Halvorson 博士在她的《成功:我们如何达成目标》一书中,基于 Carl Dweck 的理论,将人们分为两种:
Be-good Type(表现型人格):更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Be-better Type(进取型人格):更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表现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
有研究表明,进取型的人格(成长观念模式)会比表现型人格(固化观念模式)的人更容易成功。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无论是表现型人格,还是进取型人格,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我们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都会影响孩子这一人格的形成。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对孩子的表扬方式不对,可能会把孩子往“表现型人格”的方向发展,这是不恰当的表扬方式给孩子带来的最大危害。
4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夸孩子呢?
Dr魏在得到专栏《家庭宝典》第16课《表扬有技巧,如何正确地夸孩子?》提到了三点建议:
1.表扬努力,而不是聪明;
2.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
3.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
这三点建议很容易理解,“聪明”、“结果”、“表现”都是暂时的,先天的;而“努力”、“过程”、“成长”,是后天的。我们在表扬孩子的过程,其实也在给他灌输了一些观念。
当我们表扬孩子聪明的时候,孩子会下意识的去维持一种看起来“聪明”的状态,或者维持现有的暂时的好的”结果“和”表现“,具体表现是投机取巧、止步不前甚至是放弃;它会引导孩子形成固化的观念模式(表现型人格);
而当我们表扬孩子“努力”的时候,孩子会下意识的往父母表扬的方向去靠拢,去追求"努力"、"过程"和“成长”。这三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疑都比暂时的“聪明”、暂时的“好结果”、“好表现”来得重要得多。最为关键的是,它会引导孩子形成成长观念模式(进取型人格)。
5
既然简单的说“你真棒”不好,那么在孩子完成了一个挑战,做好了一件事时,我们应该怎么表扬孩子呢?
经过上面的分析,其实答案也很简单:
"虽然这个事很难,但你一直在努力,没有放弃,因此你成功了。”
当然,要培养孩子的进取型人格,并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一两次表扬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结果,需要做父母的不懈地坚持和努力。
参考文章:
1、李笑来《快速学习的几个基本原则》培养自己的 “进取型人格
链接:http://xiaolai.co/books/xiaolai-xuexi/1ae1fae331e92581d4dcc76296eb443e.html
2、Dr魏得到专栏《家庭宝典》表扬有技巧,如何正确地夸孩子?
3、《最强大脑魏博士告诉你如何培养聪明的孩子~15句话夸孩子越夸越聪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