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怀乡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想家的惆怅和甜蜜也日渐浓厚地糊上心头。 同情豫东人的端午节太过潦草——人们大都在超市买几个煮熟的粽子告慰了屈大夫,而我的家乡在豫南,端午,是那里比较隆重的节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碰碰蛋儿,喜洋洋!”刚进阴历五月,家乡的大街、主道,便开始立起了摊架,连时尚的服装店门口也不例外。摊架上挂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香包。还有拿在手里,走街串巷叫卖的手艺人,花花绿绿的香包,伴上他们高亢婉转的叫卖声,显得热闹喜庆,古韵悠长。慢慢的,香料味儿便浓浓地弥漫了整个县城。很快,每一个孩子的颈上都会挂着一个香包儿,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有“小猴儿搬脚”,有“公鸡打鸣”,有“龙门鲤鱼”,有“呆萌蜈蚣”,“辟邪蟾蜍”......十二生肖也应有尽有。每个香包下都拖着长长短短的穗子,随着孩子的蹦跳傲骄地摇摆。我每年也少不了一个香包,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年端午前一天,妈特别忙,没有来得及买香包,挨天黑,回家看着翘首以待的我,说:“人家孩儿明天都戴香包,俺妮儿没有咋能中!”她没歇口气儿,变戏法儿似的取出一些香料、棉花、布片,亲手给我缝制了一个简直可以以假乱真 的“番茄”包。鲜红的布做了一个通红熟透的番茄,上端用翠绿色的布做了叶子,穗子是一个个小番茄组成,鲜红大绿,夺人眼目,惹人喜爱。第二天端午,我和这个香包成了同学们眼中的焦点。 众所周知,五月端午吃粽子。我们那儿的粽子啊,都是亲手包的。我从小就看妈包粽子,然后跟着妈包粽子。提前两天把粽叶泡在水里,泡软了才好用。把糯米、红枣等提早半天泡在大陶瓷盆里。五月初四的下午,我们就开始包粽子,煮粽子啦。先把粽叶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把泡好的米放进去,加几颗枣,几粒葡萄干,煮熟的红豆、花生米啥的,然后将粽叶紧紧裹成一个立体三角,最后用细细的粽叶绳缠紧系好。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锅里,加凉水漫过粽子,压上洗净的石头,盖上锅盖,大火进行猛煮。水开后再煮十分钟左右,就闻到粽叶糯米混合的清香了,小火焖会儿,棕香直掀鼻翼,关火,捞出粽子放在凉白开中冰着,随吃随取,吃时蘸些白砂糖,香甜糯滑,细细咀嚼,筋道十足......我家最爱吃粽子的是我二哥,一顿吃七八个还不罢休,常常是妈怕他吃伤了肠胃,极力阻止他才作罢。不太爱吃甜的我爸,也能一口气吃四五个。
端午节不只挂香包,吃粽子。端午一大早,我就被爸从睡意正酣中拎下床,先在我的耳朵眼儿、额头、鼻孔、手心和脚心,涂上雄黄酒。爸说这是辟邪!辟邪没验证过,驱蚊虫倒真的管用。迷迷糊糊中他们又用艾叶在我身上扫了一遍,然后把两束艾叶插到门框上。我则戴上漂亮的香包去吃早饭。早饭是丰盛的:有粽子,煮的蒜瓣、蛋、粥。蛋有好几种——有水煮蛋,有茶叶蛋,还有用麦秸灰腌的咸鸭蛋,咸鹅蛋。每个孩子可以分好几个。我们姐妹兄弟抢着要蛋壳硬的(我的经验:红鸡蛋比白鸡蛋壳硬,深绿皮鸭蛋比浅色的硬),因为喝过粥,我们就要碰蛋了。谁的碰破了壳,就得把这个蛋给对方。还会拿取胜的一两枚“蛋将军”到学校,和同学碰着吃,最后吃不完的鸡蛋都被我们砸到了墙上。学校这天出奇得大度,给我们固定一面墙,胜利者使劲把蛋砸向墙,蛋黄就会在墙上烙一个黄印,据说谁砸的黄印高,一年都会走运。现在想来,应该有“飞黄腾达” 的意思吧 ...... 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多有意思啊。 离开家乡20年了,了解我端午情结的妈,有时还不忘给我买个香包放着......今年,已经76岁的老妈妈呀,您还能记得给您的小女儿备香包吗?
网友评论
回忆是甜的,想家是酸的。今年暑假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