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或者闲。这两个看起来是反义词,但是每每需要放在一起使用,才能显出各自的意思。
上周末,完全的给自己放松了两天。
所谓的放松,就是早上也不早起了。
这两日的日更,用的是之前储备的私密文,原定的每日两千字,也没有打,语音输出练习,也没有做,就连每日的七千步,也顺其自然,没有特意去走。
明明上周很忙很忙,加班都加了几天,白日里,几乎是没有休息的,一直在进行工作的对接。
却,仍然在周末里,特意的给自己安排了一次闲下来。
今早觉得,周一了,还是得恢复原状啊。
于是又早起了,该干啥干啥,节奏却还没有回来。
整理完一应事务,已经六点十五分了,那还是坚持打开了电脑,找出了文档,在六点三十五之前,完成了大概一千字左右的输出,就赶紧关掉了电脑,去厨房炒菜,准备早餐的吃食。
原计划,出了地铁的路上,继续完成语音书写的练习,正好完成日更。
结果,没赶上预计的那趟地铁,和老公在下一趟地铁到站时,偶遇了。
既然偶遇了,那就一起走吧,那就暂时放弃了这一路的叨叨念。
到了公司,还是继续上周的忙碌,一顿沟通,一段查找和检索,就是到了此刻,也没有能够歇停下来。
看检索的图样,都有点生理反应了,看的想吐。
那也没办法,吃的这口饭,做的这个活,该做还得去做啊。
只能够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并且更高效的去完成,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完成这样一个日更,且给自己挤出那么点时间,松口气,歇歇眼睛和大脑。
间隙里,在手拎包里翻找,找到了一小袋红糖麻花,拆袋,扔到口中。
咀嚼,真是美味啊。
思想上疲惫的时候,味蕾上的慰藉,显得尤为突出。
忙点总比闲着强。
时间利用更加有效。自己的能力也在短期之内,能够迅速得到提升。
无论是自己的检索能力,还是分析能力,亦或是沟通能力。
怎么说呢,所有的所有,学到了,悟到的,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
不给自己一个期限,大多数人,都会随波逐流,我也是如此。
懈怠,总是惯性的存在自己的思维里。
脑海中,似乎有很多想说的内容。却一下子不知道想说些什么。
难道是这两天,大脑空窗,惯性的,还跟不上趟了吗?
坚持入群和日更以来,今天应该是日更比较晚的一天了。明天可不行哦,还得坚持在早上完成,或者头一天完成日更。
曾经说过,简单的事,能够坚持做下去,就不简单。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本周还多了个任务,一个是减肥,争取能到58开头,另一个,则是除了每天的日更之外,需得补上之前使用了那篇备用文。
中午和同事,还有领导沟通,确认这周六需要来加班,来吧,忙吧。
没有完成不了的工作,没有完成不了的计划。
看吧,今天就是这样的闲闲的碎碎念,不也叨叨出了近期每日里的忙碌,也凑足了日更的文字。
之前打算过,记录孩子成长的系列。或针对自己挺喜欢的唐诗宋词的作者,来个系列的欣赏。
但是,一直也没有动笔。
看吧,日更可以发挥的空间还是挺多的。
唐诗人李涉曾在寺壁上题诗曰: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春日偶成(宋)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无论古人或者现今,
忙闲自在观心,时光亦无蹉跎。
如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调整调整自己的节奏,加油吧,中年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