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心血来潮,听到周围实习生都是上财、复旦的研究生,再加上自己找工作的种种不顺,心里难免波澜起伏。憧憬着如果这个没出国的我大学努力考研,然后上了复旦读研,是不是发展会比现在好。起码研究生时候能有一份稳定的实习,然后大概率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实习公司努力留下来,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就开了挂,起码平台已经给我搭建了。对比现实,海龟背景并没有给我找工作带来很大的好处,最明显的是缺乏了丰富的实习经验,少了一个可以证明自己顺利工作的途径。这样曲折的路到底要绕几个弯。
其实人生在走的过程中并不会感觉到得与失,每一步都觉得是一种方向,是自己选择的方向毫无怨言,只有过去了这段时间回过头看看,才能感受到这其中的利与弊。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概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本科阶段并没有选择一个985,211院校,当时心里满满的无所谓 “除了清华北大,其他都一样”。印象最深的这句话在我申请学校的时候给了我一颗定心丸,于是用分数选择了城市。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于是一直都打算着读完本科去考研,但是心中也并无这样的远见,选择了一个大概率读研无用的专业过完了四年。可能当时还太年轻,也阅历太少,隐隐的记得报志愿的时候就是三个方向:学校、专业、城市。总要有舍有得,但是其实自己心里并不清楚这种舍得是舍什么得什么,无非就是凑凑热闹看看大家都在干嘛,都在做出怎样的选择。挤破头去了津京沪,挤破头选择了金融方向,但是无知真的是一种严重的病。现在回头想想真的觉得自己幼稚的可以,明白的人去了津京沪是为了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找一份好的实习积累经验,因为确实大城市实习的机会比较多,而我高兴的去了大城市却没有利用大城市的一点点资源。怎么去的就怎么回了家。挤破头选择了金融方向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金融,以为自己是进入了最热门的金融专业其实只不过是沾了一点点边学起来却完全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