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动态若仅仅处在简单的描摹(包括写生和默写)那是刻板而无生命力的。 中国古人没有学过西方严格的素描造型,不清楚物体的结构关系,更不按结构规律将物体画的更逼真更生动,而一味的去描摹,这在宋画中极为突出,以至影响到清代的水墨意笔画,且还命定为气韵生动,也因此中国画动态的生动性截止1900年基本没有大的生命力。忽略物像结构只要符合气韵生动就是好画,也导致了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毛笔肆意描摹,名曰画家。这些技巧问题的症结在于对物像内外结构规律及其细节没有整体观察,没有从自然入手而贴近自然的意识,这需要从严格的素描和色彩中汲取营养,而借鉴就意味着失去传统,也因此传统国画从1900年发展至今基本消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