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小品
人品(王徵明/文)

人品(王徵明/文)

作者: 字涵 | 来源:发表于2020-02-10 09:51 被阅读0次

        人品是人在社会道德体制下处事的综合反映,通俗意义是处事公平或甘愿失去所呈现的品格。西汉时的戴圣、戴德编撰的《礼记》囊括了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人品符合了其中的伦理道德,懂《礼记》便知礼,便达礼,不知书也达礼!说明构建文明的社会需要礼,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令人向往的,一个知礼的人是受社会尊敬的,知礼的人是博学洽闻的,反映在品格上是高尚的。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中和之道,是君子处事的公平之道,人品恰恰反映出君子之范。公平自然公正、公道,如若求取别他人物品应当以等价物品回馈,若他人提供计、策应以物质回馈或有机会以相应的计、策回馈,若求取艺术品应当以公知的审美价格转换成相应的物质作为回馈(由于艺术品是精神产品,反映在物质上仅仅是媒介,比如画纸和颜料,但绘画带来的精神启示是无价的也是无法以物质回馈来衡量,但确实为了回馈姑且只能以最大价值的物质充当罢了),回馈反映了公平,体现了礼,倘若一方甘愿失去更多也不计较遂相安无事,倘若一方无偿索要,无理求取而沾沾自喜就是失礼,失礼是缺失家教,缺失家教就是缺失社会道德体制的约束,即缺德,缺德是失去了文明人应有的高尚的品德而转化为小人,小人是自私贪婪的,无所顾忌的,巧取豪夺的,是为社会所诟病,是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世界影响巨大,懂礼是中国社会检验人的标准。古人说“人品不佳,落墨无法”,绘画需要权衡画面,画者更要提高个人修养,一个积极纯美的画面自然会反映出画者高尚的品格,一个高品格的人自然会权衡利弊,绝不会顾此失彼。


相关文章

  • 人品(王徵明/文)

    人品是人在社会道德体制下处事的综合反映,通俗意义是处事公平或甘愿失去所呈现的品格。西汉时的戴圣、戴德编撰的...

  • 动态(王徵明/文)

    绘画动态若仅仅处在简单的描摹(包括写生和默写)那是刻板而无生命力的。 中国古人没有学过西...

  • 活着(王徵明/文)

    美好的意愿在进行,时间却无法停下来。每个人内心的各种表现及行色匆匆,无非是为怎样活着,怎样度日而做出各种姿...

  • 衰老(王徵明/文)

    无论怎样的涂脂抹粉、做皮肤收紧手术、着装、加强锻炼、提高饮食、服用药物,却总也掩饰不住逐渐松弛的皮肤和老去...

  • 爱情(王徵明/文)

    对爱情的执著在古代不胜枚举,单纯对爱的获取使我们愧叹,如元代时的作家白朴的《墙头马上》里裴少俊与总管之...

  • 秋天(王徵明/文)

    秋天,是一个现实又让人幻想的季节,一旦沾染,思绪就会情不自禁的涌动!历史上大凡优秀的篇章和可歌可泣的故事...

  • 文征明人气最高的三幅小楷

    文徵明 同义词文征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一般指文徵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

  • 关于梵高(王徵明/文)

    梵高生活的困顿,导致了苦难,并真实的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这种独特的真是绘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又是那么的强烈...

  • 高原云霞(王徵明/文)

    素有“书画之乡”的甘肃通渭一行让我感受到那里土地的贫瘠和人的热情及特殊的人文环境,也给我很大的触动。缺水...

  • 【中國•書】文徵明的兰亭序

    【中國•書】文徵明的兰亭序 文徵明89岁高龄临的兰亭序,犹如高山流水 这是文征明在89岁高龄时临摹的一幅兰亭序,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品(王徵明/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zo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