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岐山臊(sào)子面最早起源于3000年前的周朝,堪称面食届的活化石。制作时以大肉“臊子”(即肉丁)加豆腐、黄瓜、木耳,烹汤浇面而成,原是西府名吃,现在已经名扬天下了,传说这臊子面还和周文王有关系。
相传古时,周人由豳(bīn)(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之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在渭河边和北原上繁衍生息。后渭河有一恶龙为祸,大旱三年,民不聊生,它在此横行霸道,为祸一方,经常出来残害无辜百姓。有一天,周文王姬昌带人外出狩猎,蛟龙又出来祸害百姓,被姬昌一行人遇到了,他命将士们一起射箭,跟这条恶龙搏斗了几天几夜,终于那个长五丈重千斤的蛟龙眼瞎喉断,从空中跌落下来闭上了眼睛。
传说蛟龙的肉吃了以后会延年益寿,驱恶辟邪的作用,这等美食我们的老祖宗怎么会放过呢。文王让厨子将蛟龙肉剁成1厘米见的方肉丁,加上佐料烂成臊子,再把煮好的面条捞在碗里浇上汤和蛟龙臊子。只吃面,不喝汤,汤仍旧倒进锅里继续煮面。如此循环,不仅将士们吃到了蛟龙面,连当地的百姓也沾了光,纷纷来品尝这千年难遇的蛟龙面。
于是在以后庆祝这次胜利时,便用猪代替龙和面集体食之。后来扩展至其他节日和祭祀。这臊子面也渐渐传开,而其做法也渐渐在流传中得到了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