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出生的婴儿穿戴尿不湿,是因为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身体不了解,所以需要尿不湿的帮助,帮他解决上厕所问题。
一岁的孩子,开始学习有规律的上厕所,准备学习管理身体的能力,此时偶尔借助尿不湿。

两岁的孩子,学会了上厕所的能力,可能只有在晚上或者外出上厕所不方便时偶尔用尿不湿。

问一个三岁的孩子:你现在需要带尿不湿么?他会骄傲的回答说:不用。即使他有时候还会尿湿裤子,但他仍然会骄傲的回答:不戴。
对于一个三岁孩子来说,不用再戴尿不湿这意味着长大,意味着和过去不一样。

两岁以内的能力,到了三岁时问他,他的自信状态在表达我和过去不一样,我现在比过去好,这是当我们具有一个能力后本能的自信。
以此类推,学会具有独立上洗手间的能力,我们认为在幼年的时候应该具有。

那么6岁的孩子遇到吃饭的问题和10岁的孩子遇到学习问题,是不是一样的呢。吃饭的能力,大约在3岁进幼儿园的时候要学会吃到嘴里。3到4岁要学习的是,不仅吃到嘴巴里,还可以做到不挑食,不撒饭呢。
然而,不挑食的能力其实从小时候吃的第一次饭就开始在培养了呢,到了4岁已经是显现品质的阶段了。如果10岁左右孩子还在挑食或者撒饭,为了陪伴孩子身体平衡成长,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爱上美食。20岁左右孩子挑食时,我们或许会一声叹息,他就这样了。30岁的时候,父母不再因为挑食的事情去说他,他本人更加不会因为挑食而思考改正的事情。

其实,当孩子10岁的时候你发现是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陪伴好孩子生活的能力造成的他吃饭挑食或撒饭,这个时期正确的陪他改正,他是可以做到的。但到了20岁、30岁看到这个缺点时,你只能摇头无奈了。
或许,我们也觉得这无所谓,这件事太小了,谁没有几个缺点。
在我们的孩子最该学习能力的时候,我们看看他都学了些什么。

我们喜欢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时尚的漂亮的衣服,喜欢把他打扮的与众不同,甚至我们就应该在女孩子小的时候给她穿高跟鞋、公主裙、各种漂亮的发带饰品。
实际,我们希望通过送给孩子礼物这件事,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通过物质的外表来呈现你对她内心的期盼,我相信你为她穿公主的裙子、高跟鞋,一定不是为了让她以后只喜欢怎么穿怎么爱美,你真正希望的是她能够具有公主的贤良品质和优雅气质。

无论送给孩子什么,你都是希望她未来是有智慧的有能力的。而,当我们的孩子接过你一次又一次送来的礼物时,她只能连接到直观的家人希望她美丽、漂亮,同时家人愿意无条件的支持她漂亮,美丽。其实她根本不懂大方、懂事、优雅是什么东西。吸引他的,就是你带给她的这些物质。而我们真正要陪伴孩子的,正是把你心中的爱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
不妨,在四五岁的孩子面前,你可以问她喜欢这个礼物呢还是喜欢送礼物的人呢?

这就是,我们与孩子之间最大的价值观误会。
在该表达爱的时候,给他欲望。在该严厉的时候,给他搞笑。在该温柔的时候,给他严肃。在该教他的时候,让他独自面对。
在孩子1岁学走路时会摔倒。过去我们会说,都怪地,这地真不长眼,打他打他。然后狠狠的拍打摔到我们的地面。现在很多家长再遇到孩子摔倒会抱在怀里帮他揉揉,让他尽情的哭一会儿,然后孩子情绪稳定后,再继续玩耍。

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有时候会教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打你,你一定要毫不犹豫的打倒对方。或者会教孩子,有人欺负你、打你你一定要告诉老师。
在孩子上学后,有一天他与同学闹矛盾,把同学给打了,我们会说:怎么能打人呢!被打的孩子家长会很生气的想,怎么不狠狠打回去。有一天他20岁了,伸手向父母要钱,父母不给,他与父母对抗了,父母说:这孩子怎么不知道感恩。因为他早已适应了他的生活。
此时的无奈,五味杂陈。我们可能不知道孩子应该在几岁具有这样的能力,但我们有一种感觉,面对这个问题时要是有能力那样太好了。我们的孩子自幼没有人教他,这次摔倒了,下一次怎么做就可以不摔倒了。这次与同学之间闹矛盾了,下如何去解决问题。我们一直在教孩子的,斗争、抗争,别人怎么对你了,你要更狠的对他人。

在他该有的年龄学习该有的能力,这样心智和身体平衡发展。在他该有的年龄,没有学到该有的能力,这叫无知。在他该有的年龄,承担了超出年龄的任务,这叫拔苗助长。
如学习的能力,在7岁上小学前拥有安静、专注、学习的能力,那么他的学习是顺利的。如果7岁没有拥有这个能力,随着学习的练习,到10岁拥有安静、专注、学习的能力,那么他接下来的学习也是顺利的。如果12岁前,他仍旧没有安静、专注、学习的能力,在家庭当中,我们基本不再以培养他学习为主了,而是开始焦急的希望他其他方面得以发展。

这就是人的成长发展。我们成人之所以成人,是因为我们身体长大阶段告一段落,心智学习阶段告一段落,到达了行的阶段。如果我们的身体发展和心智发展是平衡的,那么我们必定是幸福的,圆满的。之所以会遇到的家庭问题、孩子问题、婚姻是问题、工作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我们面临的功课越大,正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中,缺失的功课越多。
这也是为什么,明乐家塾班的孩子逐渐小龄化的原因。如果家长自己具有陪伴孩子成长发展的能力,那自然太好了。如果家长没有正确陪伴孩子的方法,在孩子越小的年龄接触到正知,就越有助于他的成长发展。

30岁的我们,补过去的功课,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20年,或许一辈子都在修正里。
12岁的孩子,补过去的功课,可能需要5年或者8年的时间,重塑人生价值观、重树梦想。
8岁的孩子,补过去的功课,可能需要3年或者5年的时间,改正错误的,树立正确的,重新出发。
3岁的孩子,可能只需要用1年或者半年就可以改正过去错误的,接下来的所有时间都是奋力前行的时间。
1岁的孩子,从认知开始直接构建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在该有的年龄学习该有的能力。他的未来,是一路向阳的,他清楚的知道在怎样的时间做怎样的事情,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当我明白这一切的时候。我仍然会幻想,如果有如果,我愿意重新来做,认认真真的活,认认真真的陪我的孩子长大。可,没有如果,我有的就是现在的时间和未来的时间。我能做到就是与时间赛跑,把我们的功课补回来,把孩子未来发展的时间抢回来。
最近几天在整理家塾班最新入班标准。过去两年的时光,一幕幕像电影一样轮番播放。从七位孩子到三十几位孩子,两年的时间孩子们收获了不同程度的成长。从认识自己、看见自己、了解自己到修正自己,到出成果。

孩子们的成长成果在告诉我们,他们非生而知之者、非学而知之者、非困而学之者,我们都是困而不学者。我们不知道自己被困,我们不知道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被困。这也是,家塾班入班标准再次提高的原因,因为我们知道门槛对于没有准备好的人来说叫门槛,门槛对于准备好对人来说是机会,我们在等待那个一直在寻找出路的人的到来。
我们的美乐家园,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地方,更是一个幸福生活的地方。是一件我们愿意用自己有限生命时光,拿来为之奋斗一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