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曾祖住在长风

那曾祖住在长风

作者: 大东合肥 | 来源:发表于2017-11-16 20:55 被阅读0次
那曾祖住在长风

志伟来合肥读书已经有两个半月,国庆节返校后,我和他商量,请他坚持每天在朋友圈发一条说说,他发,我要点赞或评论。从10月10日到今天,37天里他坚持每天发,仅发一条。

小伙子现在已经养成了习惯,并爱好上了发说说。刚开始,他一般在晚上9点以后发,摘录语句配图,其间,我还敦促过两次,这两天他开始对自己提问。

今天下午,他分享马克·吐温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有两天,一个是你出生的那一天,还有一个就是你明白自己为何出生的那一天。”,后面紧跟着他两个问。从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来说,21天足够帮人养成习惯,他现在不仅养成发说说习惯,并开始享受这种分享自言自语带来的触动与快乐。

那曾祖住在长风

无论你承认或不承认,我们现在每天需要通过朋友圈和外界建立联系,通过动态来展现自己,这个话题很丰富,已经有好多书籍从不同角度来解析微信朋友圈。

懂朋友圈是现代文字书写重要内容。

那曾祖住在长风

小西早上洗漱时嘀咕了两句话,“王若俞说生气会让人少活三分钟,刘老师说大哭会让人少活三天”,大东听了觉得好奇怪,丫头早上为什么会想到这两句话?王若俞是小西同学,刘老师是她语文老师,七岁小孩在早上这样无意识中重复说这话,估计是她内心开始触碰到坏情绪影响人健康生活,另外这句话导引她朦胧里认识到死的可怕性。

那曾祖住在长风

语言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记录、思考、创造。语言文字积攒故事,同时它里面能透露秘密与情绪,只要你用心去揣摩,一个人话语里会有好些意思在里面,通过这些符号,你可以慢慢地把握一个人。

小西的曾祖与志伟的曾祖是亲兄弟,这两兄弟共天共地,用文字进行逻辑上推演,就是小西与志伟分别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是一个人,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我尽然不知道,只有家中族谱以及顺序而安葬墓碑上有清晰记载。

那曾祖住在长风

小西与志伟目前是不懂我为什么要敲这段文字。一个一年级女娃娃只能通过训练性识字练习,才能为以后掌握系统知识打下基础;一个19岁少年,他已经开始通过文字来触碰开启他自己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而我这样中年,才是希望通过文字里探索的家族逻辑为我在这个时空建立自己价值坐标系。

文字很伟大,这些宗族历史感都是语言文字帮我来完成的。我很感激,在这样虚静日子里,我能通过敲文字来理解两个孩子,能追根溯源,建立我在这个世界上的纵横向坐标,通过寻找老祖宗,我让自己不显得很渺茫,即不恐惧死亡,又在找我活着最大意义。

那曾祖住在长风

我们这些子子孙孙共有过同一个老人,他一辈子都生活在叫“长风”的江边小镇,这小镇李白为它写过两句诗,陆游也曾来过。

他耕田,锄地,播种,在雨露里收高粱,打稻谷。在那些神秘夜晚,他送走过他的老人去他乡,他也在黎明迎来了他的子孙在崭新世界,然后他死去,他被安葬在山头竹林,与自然同在。

那曾祖住在长风

附录:《别了,快乐老家》散文 张爱珠 (记录长风)

              别了,快乐老家

    仿佛一夜之间,老家长风就要消失了。

    这不是梦幻,不是玩笑,亦不是传说。因为老家要被拆迁了。谁也没有想到,这片临江的安庆旮旯地,有一天,将要施行国家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彻底改头换面了。

    在尘土飞扬,机器轰鸣中,拓宽道路,推倒房屋,填平沟渠。政府行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也许一两年后,就会旧貌换新颜。新颜尚不可知,旧貌却刻骨铭心。

        犹如一株不起眼的秋日草野雏菊,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三十余载的春秋冬夏,这里的一沟一桥,一屋一木,早已谙熟于心。

        儿时携伴春来田野打猪草,挖荠菜,采野花;在炎炎夏日下沿湖打莲蓬,找蝉蜕,钓鲫鱼;秋风中挖红薯,摘花生,剥棉花;在没足的冬雪中打雪仗,烘火桶,盼新年……一年四季,其乐无穷!

        上学了,泥巴土路,有个又瘦又小的女孩总是紧紧跟在一群高年级哥哥姐姐后面,有时撑着大伞,满腿泥浆,却一次没有掉队。高中时,在这条离家小路上,母亲挑着被褥脸盆送我住校寄宿,跟在母亲身后听着母亲的叮咛,内心是那样的沉重而坚定。

        工作了,在这已铺上石子的乡间小路,头顶似乎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身侧挤满田畴的一人多高大片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海,两个骑着蓝色单车的少女悠然穿行其间,聊天赏景,这暖暖春光醉了她们的眼,而她们的青春也永远定格在这美妙的风景中,永驻心底。

        成家了,晴好的日子,一家人常常带娃穿梭在四邻八乡,湖边江畔。站在高高江堤,身后平田沃野,流水人家,炊烟袅袅。身前涛涛江水,绵绵沙滩,飒飒秋风,层层柳林。调皮的斜阳如金子般在江面跳动,欢脱。隆隆的船只自远而近,又由近渐远,消失在江天一色里。和娃一起掬一捧凉飕飕的江水,在软到骨子里的沙滩上勾画幸福的字样……此情此景,无论如何无法切身体会李白笔下的思妇“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的离情别绪。也无法真正理解他多年后在此地巧遇好友,所言及的“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的世事沧桑。此情此景,唯能领会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豪迈与宁静。

        事过境迁,老家将要失去了,我仿佛走近了李白,理解了他的“长风沙”情愫。母亲说:“我真不望拆迁!”老家她守了一辈子,哪怕几年前我们姐弟鼓励她到城里她都不愿离开。留在老家,她说可以为我们姐弟提供天然健康的绿色蔬菜、鸡蛋、玉米、芝麻、土鸡……而今,有一种爱是不得不失去,哪怕你再不舍再眷念。

        长风沙,这块弹丸之地,几千年前就是数千里长江上的一个重要港口。陆游就有诗云,“长风自古三巴路,樯竿参差杂烟树。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逝者如斯。俱往矣,历史将翻开薪新的一页。昔日的风光,离别的愁绪,也终将随浩渺江水滚滚东去,留下寥阔的江天和珍藏心底的记忆。

        唯愿明天的长风沙雄起于今朝,天蓝水清,父老乡亲和乐幸福,在悠长的历史上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

         

相关文章

  • 那曾祖住在长风

    志伟来合肥读书已经有两个半月,国庆节返校后,我和他商量,请他坚持每天在朋友圈发一条说说,他发,我要点赞或评论。从1...

  • 老房子

    村里有座老房子,十几年不曾有人住了,那是我家的祖房。从前曾祖父和曾祖母住在那里。 在我大约六七岁时,曾祖父和曾祖母...

  • 【童话】看见星空的颜色|第二十章 又见他

    “长风……长风……啊……长风……” 杨灵尔眼角湿润,微张着口,那声“长风”似乎还意犹未尽的样子。 微微蹙眉,长风?...

  • 什么才是那保障了我们健康、安宁和满足的药剂呢

    什么才是那保障了我们健康、安宁和满足的药剂呢?并非你我曾祖父的老药方,而是我们的曾祖母大自然那万能的...

  • 我的外曾祖母

    我四五岁之前,都是被祖母带着住在我外曾祖母家里头。 外曾祖母很是疼爱我,时常带着我,沿着门外两条河之间的小道去买糖...

  • 二少爷的爱情(一)

    二少爷家道中落。其实是在他曾祖父那辈就开始衰亡了。 二少爷曾祖父的爹拥有五百亩良田,是真正的大地主。不过二少爷曾祖...

  • 我的曾祖母和她的大雪梨

    看完《寻梦环游记》后,我想起了曾祖母,想起了那些小事。 小时候我们住在爷爷建造的一个五层大房子里,曾祖母在第三层中...

  • 上坟

    那堆土,便是坟 古柏苍苍,幽草深深 左是祖父,右是曾祖父 父站左,我在右 身后是祖辈耕耘过的土地 祖父将曾祖埋在土...

  • 什么叫祖宗十八代

    自己之父~父亲 父亲之父~祖父 祖父之父~曾祖 曾祖之父~高祖 高...

  • 听说曾祖

    先说明一下曾祖在我们老家称呼太爷。 要说起太爷爷我真的是没有什么印象,只能从我爷爷、我爸爸还有村里面年龄大一些的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曾祖住在长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mr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