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案例
学生情况:
布兜,5年级、女孩、在《健康数学》学习一年。
题目文字:
某数加上2、减去3、乘以4、再除以5,结果等于12,这个数是多少?
孩子解题过程:
(二) 思路解析
整体思路:
因为没有找到分析推理的思路,所以孩子选择了探索尝试来求解。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观察与调整,试错9次后,最终求得正确答案。
分步思路:
第一步:求解过程第1列
学生先尝试该数为“0”的情况,在“0”的下面,写下了加2后的结果“2”,然后发现无法减3,因此放弃。
第二步:求解过程第2~7列
学生依次尝试了该数是“1”、是“2”、是“3”、是“4”、是“5”的情况,其中尝试是“2”的时候发现做错,因此把这一尝试,从第3列调整到第4列。
这些情况下,孩子均发现最后一步除以5,无法得到整数,所以都放弃掉。
第三步:求解过程第8列
学生又尝试了该数是“6”的情况,发现在经过“加2减3,乘以4,除以5”之后,结果是整数“4”。
第四步:求解过程第9列
当学生发现该数是“6”时,情况特殊,就没有再依次尝试“7”、“8”等数,而是直接选择尝试“6”的倍数“12”,并且在她还没有试“12”的情况下,就在后面提前写上了“24”、“18”等6的倍数,以便依次尝试。
当然,“12”的情况跟她想象中的并不一样,最终的结果依然不是整数。所以,她灵活的放弃了后面的“24”与“18”。
第五步:求解过程第10列
在猜想“6”的倍数失败之后,她没有继续尝试“7”,而是选择了以“6”为个位,再次进行探索尝试。
在第10列,她尝试了该数是“26”的情况,发现结果为整数,并且比12要大。这让她坚定了以“6”为个位,继续尝试的思路。
第六步:求解过程最后一列
在第五步判断的基础上,她选择尝试“16”,最终求得正确答案。
(三) 老师点评
能力点评:
该题是一道逆向推理问题。不过在孩子推理能力不足,又没接触过类似题目的情况下,她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用探索尝试来求解。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孩子的求解过程,意味着:
1、孩子具备不错的思考意愿,并且遇到困难能够坚持;
2、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调整能力、以及探索过程中猜测规律并验证的能力;
3、孩子未来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试错、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思考,这会给孩子的数学能力带来持续不断的成长。
问题解答:
为什么说,“试错”是能力成长的开始?
首先要说一下,很多家长或老师,可能未必愿意看到孩子在“试错”。我们有可能会觉得,孩子是在浪费时间,试错过程很幼稚低级,解题过程也难以用算式表达等等。
但是,试错是数学学习中特别宝贵的财富。可以说没有试错,就难有数学能力的成长。
1、确保孩子是在试错、在探索,而不是记忆与瞎蒙。
试错与记忆无关,所以要确保孩子是真的在试错,而不是在回忆。因此不会的问题、陌生的问题、没学过公式方法的问题,更适合试错。
试错与瞎蒙是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在于对结果正误的判断上。试错后是能知道自己做错了,以便进行下一次尝试,而瞎蒙只能写出一个答案,但自己并不知道对错。
2、在探索中,失败是成功的近义词
本文的案例中,孩子用9次试错,最终得到正确答案。也许我们会认为,这题难度还并不大,孩子能试对也许还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是只有经历过不断的试错、越来越多的试错,孩子们对数学问题的感觉、感知、认知才会越来越明晰,探索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如果一个孩子,做一道题,试错了1个小时,仍没做出来放弃了。事实上,这1个小时是超值的,比免费听1小时名师的课都要值。因为名师讲的是名师的理解与经验,无论如何替代不了孩子的探索思考。这1小时的探索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孩子离下一次的探索成功就更进了一步。
对于家长或老师来说,哪怕发现孩子探索的过程是极其幼稚、极其低级、极其失败的,也要鼓励与等待,因为这是探索能力成长的必经之路。如果看到幼稚、看到低级、看到失败,就让孩子放弃探索、甚至选择给孩子讲解自己的聪明想法,是非常遗憾的。很可能孩子的探索能力,自此停滞不前了。
探索这条路,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试错是必经之路。
3、探索之路,什么时候开启都不晚,但越早开启越好
数学学习中,孩子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孩子学习过于依赖他人,这都是探索能力匮乏的重要体现。
探索能力是人一生中宝贵的财富。具备独立探索的能力,就意味着未来将具备独立解决诸多人生问题的能力,这是人人都渴望的。
数学中这项能力很好培养,就是从试错开始,不断地试错。什么时候开启都不晚,但越早越好。因为越早开始试错,就越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探索能力。
【结语】
教育,教是方式,育是目的。如果不教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思考、更好的成长,那么我们就应该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不教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