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杨绛还在振华女校读书期间,正值北伐战争,各地的学生运动很多,代表着先进思想的学生常常要参加游行,或是召开群众大会等活动。
一次学生会要求各校学生上街游行,进行宣传,杨绛作为学校的先进分子,是学生中的“管理层”,自然也被推选去参加宣传。但是这一次,杨绛从心底里不想参加,因为当时苏州风气闭塞,街上的轻薄人很会欺负女孩子,免不了要吃些亏。振华女校学校里规定:只要说家里不赞成,就可以避开所有的开会、游行、出任代表等活动。杨绛就回家征求父亲的意见,是不是可以说家里不赞成。父亲直接拒绝,“你不肯去,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出来,去不去有你。”
这就是杨爸爸的教育方式,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有言论自由,只要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大胆说出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立场,自主地做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