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
【都市情感】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184)

【都市情感】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184)

作者: 云无心702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10:11 被阅读17次

15:47她发朋友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感知到的每件事,都是自己想象力的产物,而且,由于我们相信自己所创造的各种幻相,它们因而成为根深蒂固的心理习性,以至于我们完全忘记它们只不过是幻想而已。因此,想象力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而利用它来改变并稀释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就是所谓的观想的修持。

我们透过标示为贪爱、嫉妒、骄慢、无明、嗔恨的等的各种情绪滤镜去看世界,因此,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被这五种情绪的无数变形所染色,而这些变形有些连名称都没有。

所有这些不同的显相都生自我们一己之心,然后再经由我们的情绪所过滤。事实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大小事情必定会导致失望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一直无法记得自己感知的一切都是自心的产物,反而执着于在在外面的显相,并相信它们是真实存在的。

15:50他点赞。

17:13她发朋友圈:

任何人之所见、所闻、所思,都是基于他个人的诠释。这个原则不只构成佛教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观想能起作用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的观想。

要全心全意地追随佛陀的教导,你必须先有一位心灵导师——上师——接受你作为学生。之后,关于你在证悟之道上需要做什么、需要何时去做等,他会给你非常特定的建议。藉由这种方式,你会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我们之所以追随心灵之道,是为了想要战胜情绪并获得证悟,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需要戒律、指引与勇气,来面对自己多生多世一直逃避的一切。这正是上师所能提供给我们的。

他没有回应。

17:31她发朋友圈:

我们对证悟的渴望,有助于对心灵之道培养出真正的虔敬心;但这种渴望很难唤起,更难以维系。在我们过度拥挤的脑子里,虔敬心可能会昙花一现,但许多其他邻近而不安的情绪马上就会将它染污。

然而,纵使我们只经历到真实虔敬心的吉光片羽,但其实价值却无可估量,因为即使是最轻微的一瞥,也能引导我们走上正道。

他没有回应。

21:19她发朋友圈: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这段话即是佛否定人死如灯灭的观念。人的思维意识来自大脑,躯体死亡,还能留下什么呢?但佛说的似乎也有道理,现在的科学研究也无法证实这些。

这部经答疑解难,讲解生动,通俗易懂,不像金刚经和心经那么简略玄妙,初学者应该先看这本吧?为何你没向我推荐呢?

21:34他回复:[呲牙],这可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修习禅定破诸魔障必修的经典!正法灭亡的标志就是《楞严经》白纸无字。

21:59她回复:讲解得确实精妙,不愧是经典[愉快]心经,金刚经太短,老实说,我虽然又读又写的,还不是很懂。楞严经感觉像是给凡夫俗子解释种种问题,启发觉悟[强]语言翻译得也很优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市情感】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18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rt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