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和一位咨询师小伙伴应老师做了一次职业访谈。我是被访谈的。聊完主要工作时,应老师突然发问:那时你是all in状态吧?
我愣了一下,心想,我有过all in状态吗?
我进入职场时,做了没多久的事务性工作,就被派去做国外业务。合作伙伴是一位雷厉风行的人物,专注工作,关注问题,死盯进度,与他合作,对我一个小白来讲压力很大,看到他的电话进来就一阵头皮发紧。我要么快速成长,要么崩盘压垮,换人接手。那时的我没那么多情绪,没空啊,靠着一个信念:对客户负责,对老板负责。硬着头皮死扛。
你问我,那时是不是all in的状态。
没错啊,不得不全力以赴,没空抱怨,没空喊苦,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完成一个项目后,长舒一口气。年底写总结,哇,我做了好厉害的事儿啊。
我想,这是all in。
可当时的我并不这么认为。为什么?
2/
今天又经历了一次投入+高效的下午。脑子马力全开,高速运转。很累,但不能松懈,不仅是时间截止就在眼前,而且要是停下一会儿,我必定会给自己寻找不按时完成任务的借口。
离开办公室时,觉得很累。我很讨厌这种很累的感觉,想起那个关于all in的问题。
这是all in,很明显,我知道。其中没有疲倦厌烦,只是脑力消耗后的累。
我问自己,是不是我早已把它和很累的感觉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我的反应是,否认all in,觉得讨厌,并否认职场早期的投入状态。
可是,all in不是好事吗?从小伙伴们的反馈来看,都觉得,哇,驱动力好强,状态好棒。all in到底是什么?
3/
在我的印象中,all in是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完成后是酣畅淋漓的感觉,既有成就感又有幸福感。
是不是这样呢?
我查了一下,all in本来是指押上自己的全部筹码。引申为,完全介入,深陷其中,也有精疲力竭的意思。
回到我自己的感觉,我又看了一遍自己的定义,那不是心流吗!
然鹅,心流的意思是一种人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会产生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重新看这些定义和我的感受,发现,我关注在了“酣畅淋漓的感觉”,“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些感受上,这和心流所包含的“兴奋感及充实感”很像。所以,这些是我期待的。却在all in的过程中和完成后都没怎么感觉到,并抱怨很累,对all in状态产生了怀疑,否认它,这其实是否认了自己的努力。
到此,all in是什么,以及和心流是不是一样,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4/
应老师最后的问题是,所以,如何调整行动和期待呢?
成就感,幸福感,充实感,反正就是感觉好,是我的期待,但不能同时否认痛苦的存在,在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累是痛苦。
所以,可以用其他让自己感觉好的方式,来对冲痛苦。可以把感觉好视为副产品,它是果,不是因,果上努力,不得其果。
5/
回过头来,再看当年为什么觉得自己不是all in,还有一个原因,我是被催着赶着工作的,失去了主动性,被动接受工作内容,被动安排截止日期。死扛可以,硬着头皮也可以,但也请无论如何从缝隙中挤出一点主观意见与主动心态,做一些主动的行为。
这样,all in才知行合一,才发挥出它的功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