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I数据产品中,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可以从数据中寻找模式(规律),关系和异常。可视化中优秀的交互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好的理解和分析数据。
一说到BI数据产品,交互设计师从数据产品经理那儿听到的最多的,无非是连接数据源、数据建模、指标管理、用户分群、事件分析、用户行为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协同这些功能。数据产品也还是围绕用户(是数据分析师、运营人员还是管理层用?)、目的(为了实时监控、做数据探索还是对业务做深入的数据挖掘?)、场景(各个不同的业务场景?)、媒介(pc?移动?)、行为(建立图表仪表盘步骤的心理模型?分享管理数据的行为路径?)这几个点展开的。这里从交互任务的角度,来谈谈BI数据产品中关于可视化的交互设计。
数据产品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维度指的是人们分析事物的角度。比如,分析一个产品的新用户,可以从地域角度看(新用户主要来自哪些地方),也可以从近三天、近七年的时间角度去看(近三天新用户的增长趋势?近七天又如何?),也可以结合这两个维度综合去分析(北京、上海近七天新开户使用产品的情况)。维度是一定有可以枚举的值,比如新用户从时间角度看,时间维度上有年、月、周、日,在交互上就可以对维度进行筛选,选择只想看的枚举值,比如只看11,12月份的新用户数量。对于有层次关系的维度,在交互上可以变换维度粒度,进行数据钻取,例如分析新用户,可以从地域的省份,下钻到具体的市、县、乡。
指标(度量)是指可以用数值来量化分析的维度元素,一般通过具体数值或比值来表现。比如人口数量、浏览时间、转化率。复合指标则是通过多个指标之间进行运算建立的。
用户分群:数据库记录的用户数据其实就是一张表,这张表有离散数据(如地域分布,离散数据有枚举值),也有连续数据(如成功下单次数)。用户分群就是通过选定用户属性,对离散数据选取我想要分析的枚举值(如选取广州省、江苏省的数据),对连续数据匹配选定我想要分析的范围(如成功下单次数在5单到10单),将原始的数据表进行缩减的过程。
事件:具体的用户行为或业务过程,例如一个电商产品可能包含的事件有:用户注册、浏览商品、添加商品至购物车、支付订单。
如Amplitude可以按事件和用户群筛选建立图表。
现有的BI数据产品中,建立图表、仪表盘有以下几种方式:
探索式
类似于专业可视化软件,没有事件、用户群单独筛选的概念。用户自己选择维度和指标进行探索分析。
模板式
为业务场景提供常用的分析模板,每个场景下对应不同的图表类型。
综合式
既可以选择常用模板进行分析,又可以探索式自定义建立新的图表。如Growing IO。
可视化中的交互
可视化由视觉呈现和交互两部分组成。可视化中的交互,可以缓解有限的可视化空间与数据量过载之间的矛盾,例如对于高维数据,交互上可以利用分组进行降维。从交互任务的角度,对数据产品中的单图和仪表盘进行操作,常见的交互有:
选择
能让用户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对象,方便查询和跟踪变化情况。例如可以对表、单图、仪表盘进行收藏,之后可以在“我的收藏“处查看选择对象。
重配
提供观察数据的不同视角,可以对图表排列重新编辑、切换图表形式。例如Amplitude提供了看趋势的折线图切换到看分布的柱状图的功能,但并不是每一个图表都需要具备切换图表形式的功能,如果切换的图表类型不能帮助用户得到结论那就不要加了。
编码
可以自定义改变数据元素的颜色、大小、字体、形状等。例如Echarts可以对图表换肤,并对图表做一些基本配置,这种个性化编码的方式也运用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平台上。
抽象和具体
为用户提供不同层级的信息,可以控制显示更多或更少的数据信息。例如神策分析提供了对数据表进行合计的功能,展开可以查看具体的细节信息。数据观提供了数据下钻的功能,可以钻取到有层级的维度的最小粒度。
过滤
通过设置约束条件实现信息的动态查询,对离散型数据选择枚举值,对连续型数据圈定选择范围。常见的方式单选框、复选框、滑块、文本框等。
关联
显示数据之间的联系,多视图对同一个数据在不同视图中的不同的可视化表达。例如阿里云Quick BI通过关联一张交叉表和地图,可以通过操作地图,动态筛选出交叉表里的信息。
溯源
向信息上游寻找数据变异的原因,例如Amplitude提供了在悬停状态下可以对具体图表进行溯源,神策分析则是通过点击进行溯源。
对比
可以对不同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进行对比,也可以自定义维度进行对比,还可以将总体数据和具体数据进行对比。
循米,交互设计一枚,专注大数据产品的交互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