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 Kolko在《交互设计沉思录》中这样解释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人与产品、服务或系统之间的一系列对话……交互设计师设计的是语言本身”。在各种设计沙龙、文献资料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设计语言”,交互设计中的“语言”是指什么呢?今天我们结合《交互设计沉思录》中的这部分内容,结合我个人的理解,试图解释交互设计中的“语言”,并就交互设计过程、交互设计师进行一定的讨论。
人与人的对话(口头或书面),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同民族人之间,可以通过同一语言进行对话(口头或书面),中国人之间用中文对话,美国人之前用英文对话。若两个不相识的中国人和美国人要如何进行对话呢?可以想象到的方式是通过图形、手势或者声音等。这种图形、手势或声音等方式,就代替了中文或英文,此类用于对话的方式,就暂可粗浅的称之为“语言”。
若把上文一人换成产品(服务、系统)呢?是否也存在一种“语言”,可以让人和产品(服务、系统)进行对话?我们姑且简单称这门语言为“人机语言”(尽管以“机”来命名所有沟通对象,有些以偏概全),而这就是交互设计的目标和结果,也可以用来解释Jon Kolko对交互设计的定义。在实际工作中,“人机语言”可以粗浅的映射为“设计方案”。
通过用“人-人”沟通的语言,我们可以简单推导出“人机语言”的特性。
-
人与人的交流是有时间属性的,就是说,语言不会对交流的过程(时间维度)产生影响。因此,“人机语言”也应该具有这一特性。即是说,仅设计方案不会导致人机沟通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减弱或消失。因此,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设计方案是否能经受得到时间的考量。
-
人与人的交流是需要双方投入情感的,因此,语言促成的人机沟通,也应该能够让用户投入情感,或者不影响用户的情感投入。因此,设计本身也应该关注情感的部分。
-
人与人的沟通是双方的,沟通过程中,是对对方有期许和关注的,因此,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参与,并通过“语言”(设计方案)来促进这种沟通。
“交互设计”中的“交互”一词的翻译,我认为对理解这个学科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交互设计师”,更像是说“设计交互的人”。“交互”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多人不明白。“交互”是用户在使用这门“语言”(经过设计的方案)时产生的结果。我大胆的猜想,之所以这么命名,也许是因为希望我们能够关注人、行为与认知、语言三个部分。但片面的讲,交互设计师也可以称之为“语言设计师”,设计师通过设计人机对话的“语言”,促进(构建)人机之间的行为与情感交互。从这一点来看,交互设计师也可以称之为“行为的塑造者”。
设计用于人机对话的“语言”,需要设计师关注人,关注人在使用这种语言时涉及到的行为和情感,这其中就涉及到心理学和艺术领域的学科知识。心理学帮助设计知道用户如何觉知、思考、记忆和情绪对行的影响,而艺术领域最为擅长解决情绪,因而会指导设计师处理用户情感方面的问题。另外,随着科技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设计师同样需要更多的关注科技领域的内容。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会发现,交互设计过程其实是一个需要组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需要“缜密的方法论”和激情的过程。正是这种对“语言”的设计,让我们需要持续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技术与商业不断演进的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也为我们找到了交互设计哲学。
关于作者:李尚男(微信:snli0623),4399UED交互设计主管,高级交互设计师。曾负责多款平台级产品交互设计工作。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广播客座主持人。深度学习者,猫奴,撸铁,纹身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