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本书,我承认一开始被它吸引是偶然在阅读器上看到的关于这本书的介绍,贴满了“性压抑”“偷窥”“做爱通奸”等暧昧香艳的标签。可是在阅览全书以后,虽然关于“性”可以说是贯穿全文,但是这本书里透过“性“,我认为作者想表达的却更多,性只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作用是揭示更多的关于那个时代与思想的问题。
男主人公章永璘从文化大革命之初就因为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而被人扣上政治帽子,从此以后蹲监狱、劳改,这样的生活持续下来,从1965年到1976年这20多年的时间。长期单调无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人的思想也接触不到新的东西,人的大脑于是就像被随意闲置与屋角旮旯的铁器,不知不觉中生锈、凝滞,最终彻底腐坏。
而这样死水一般的生活,一旦接触某种刺激,它也能在一个人心里,尤其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心里,激起惊涛骇浪。这种刺激就是“性“。
“性”更接近人体的生理本能,当人越是在生理上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以后,他也就越接近动物本能,在文中可以说这是一种“进化"。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人和动物或许没有什么区别,同样是艰苦的劳作与沉默的一群。这也能解释文中大青马突然能口出人言,与“我“来了一场人兽比较中的特殊对话。
书里有这么一段话:在心灵不能相互感应的关系中,任何语言都无能为力。而维系我们的,在根子上恰恰是情欲激起的需求,是肉与肉的接触;那份情爱,是由高度的快感所升华出来的。离开了肉与肉的接触,我们便失去了相互了解、互相关怀的依据。
这段话恰恰说明性爱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占的比重。
当然,纯粹的肉欲并不能牢固的联系和稳固一段感情,在此之上的更是来自于心底的触动和情感。
正如文中,章永璘初次意外撞见黄香久的露天沐浴的纯一刻的震动,身体与理智的纠葛,最终使他落荒而逃。
这是灵与肉的初次交锋。
直到几十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这时黄香久31岁,这是一个经历过两次婚姻的女人。章永璘39岁,一个长期以来性压抑的男人。他们的婚姻经历过一些波折,而这也伴随着章永璘由一个“废人”向“男人"的蜕变。但是最终形而上的情感战胜了肉欲,他们的爱情以一种破碎的形式趋向于高尚与美。而结局更是以一种粗野的性爱的融合表现了一种无法战胜的绝望——“啊!世界上最可爱的是女人!但是还有比女人更重要的!女人永远得不到他所创造的男人!"
这是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选择,不是被动的去承受时代的暴风骤雨,而是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入世”。而章永璘的这种态度与之前庄子的对话却又达到了一致——“要宁静就要平气,要全神贯注就要顺心,有所为要得道,就要寄托于不得已,应事出于不得已而顺应天地的造化,便是圣人之道了。”
尽管他的内心也深深爱恋着这个女人,眷恋这个紧紧包围住自己的温暖的家庭,但是他不得不“出于不得已而顺应天地造化”,去更广阔的天地,把自己像一滴水投入到人民之中,为真正的群众运动振臂高呼。而自由的代价是舍弃自己的小家,如此才能无所顾忌的投入于“大家”之中。
对于女人的肉欲牵绊着他,却又推动他走出去。这是当肉欲升华至爱欲时才会做出的抉择,不是简单的寻求刺激欢乐。而是以更长远的眼光,去为她创造幸福。
书名《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从这里看出来的是男女的密不可分。男人的哪一半充斥着女人呢?是情感?是肉欲?或者只是简单的家庭组合而言。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吧。
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有感‖关于“性”与“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