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纪录片“56up”第一季,于1994年BBC电台拍摄,由来自20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7岁的儿童组成该片的主角。透过该片,我发也不现真如剧里所说,7岁能够看到一个孩子的未来和一生。想想我7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屁孩,啥都不懂,啥也不问,对啥都不好奇。这和我的生长环境有关,和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有关。
那些国外的孩子才7岁就大概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想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农村的孩子想的是在超市上班,或者像父亲一样去当一个建筑工人。我和剧里那些农村的小孩一样,只是从来没有人问过我长大以后要做什么的问题。我很庆幸我的性格从小就是逆来顺受的,父母叫我听话我就从不惹祸,老师叫我好好听课我绝对不说话,所以我的学习一直比村里的小孩都好,顺利考上了国内某重点大学。但是考上大学对我来说并没有意味着就鲤鱼跃龙门了,我在大学里因为自己的性格,不和老师沟通,同学交流,朋友很少,对自己的未来从来没有规划。
毕业以后一波三折的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毕生追求。 尽管我没有呆在农村,过的不是父母当初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我感觉我成为了城市中的贫民,没有亲人,大学同学都在外地,朋友少的可怜。有时候我甚至认为教育对我的改造让我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贫民。我曾经有几年的时间十分迷茫,没有为之追求的梦想和目标,因为是从小到大,生活只有学校和家庭,只有作业和家务,并且我不会将书本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知识教育对我的改造只是表面的。现在回想,就像当初有人对刘阿斗所说,“你这些年都是怎么活下来的”,我也很怀疑没有理想信念的我,过去那20多年是怎么走过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些障碍导致了我毕业以后遭遇的很多困难。我的初恋对我说过“你是活在真空中的吗”,我当初并不理解他是什么意思,现在懂了一些。以前我单纯的犯傻,大脑对人情世故一点也不懂。 后来我碰到了我现在的爱人,他对我的影响比较大,使我改变了许多,把我从过去只肯待在学校的心境中拉了出来,我成长了许多。可能我描述的这些问题很多人都不会经历,或者较早就经历过了。而对我来说,这些都来的比较晚,意识到这些问题,还好我能够及时的走出来,所以我现在在培养自己的爱好,从写作开始,学会与自己对话,愿意接纳曾经的自己。
上过大学,有了比较,我真的感觉到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别。感激我的父母让我读大学,虽然我毕业以后没有成为他们希望的那一种成功的人,但是我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虽然我毕业以后因为与社会接触太少,导致好几个单位都对我鉴定为不合格,但是我现在也有自己稳定的工作。这些思想上,人生道路上走过的弯路,让我想到对于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童年,父母一定要好好把握,小心引导。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有自己的人生,但是“56up”反响如此之大,正是在于父母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