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的课讲的都是老师们经常用的内容,特别是一些现代汉语知识。这些知识我们多数都是知道的,但没有系统归纳出来。上课老师一直在说,你们是一线老师,你们是专家……其实她是现代汉语的老师,在现代汉语方面比我们强很多。但我们做小学老师的,要思考的是,怎么把这些现代汉语知识交给学生们。
今天上午最大的感想是悟到这样三种教师。
一种是超级自信型的,这些老师大多数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或有经验有阅历的老师,就是心理学范畴的“场独立”型。对于自己已有的经验非常自信。这些老师觉得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就是对的,一旦出现了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或与自己认知对立的事情,往往会辩上一辩,驳上一驳。比如今天上午讲座结束,我们几个人围在老师身边讨论单韵母“o”到底应该怎样读。一个老师说她们都读“喔”(音同窝)这个音,我们几个一致说“单韵母发音时口型不变”,但读“喔”(音同喔)时口型变了,应该读“哦”。这个老师又说,那b–o拼在一起怎么读?我示范了“b–o~bo”读给她听,她听完想了想,摇摇头说“不顺……”然后就走了。个人感觉这一类老师是最该出来学习的,因为他们有相当的自信心,但也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改变。我们经常说大学所学的知识五年一更新,一个学生大一所学的内容毕业的时候就快没用了,那老师们的理论知识学习,就更不能止步不前。我们更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改变。
另一种类型的老师是不自信型的。这种老师多数是刚入职的或默默无闻的。他们在心理学范畴当中,属于“场依存”型。他们非常看重别人的意见,不管自己对不对,别人一说,他们就会觉得“对对对,就是这样的”、“哦,原来这样。我得改”……其实有时候,听了别人的反而错了。今天在讨论的一堆人当中,就有这样一位老师,我们中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这个读‘哦’,但是其他老师都读‘喔’。”
“刚才不是说了,发音时嘴型不变!”
“那几个人拿着磁带,说磁带里读‘喔’,网上也有。我说的他们不信啊。”
“录音带里就全对吗?百度上不也有读‘哦’的吗?”
“他们几个都是这么说的,我一个人说不过他们。”
“那就和他们一起探究,查阅资料、寻找原因,看看到底读啥。”
这一类的老师并不是没有经验,只是不坚持自己的经验。他们总觉得别人说的有道理,自己的没有别人的好,一旦两者冲突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其实他们不缺经验缺信心。这类教师更要出来学习,见见世面,看看专家们讲的东西其实我们也经常在做。原来社会上最推崇的奉献精神是从我们身上提炼出来的。
还有一种老师可能大家也发现了,就是最后一句话的人,这种人有一种遇见问题爱刨根问底,不搞清楚不罢休的劲儿。那么这类老师一般比较喜欢钻研一些东西。而且更愿意用事实说话,有条有理地把问题讲清楚、说明白。有时候爱钻牛角尖,但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会马上改正。这一类老师更注重学习,因为他们要探究就离不开学习。他们也更善于学习,能及时吸取到各种有用的知识。
我要尽量做第三种老师,认真对待学习,认真对待知识,认真对待孩子们,认真对待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