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了《最后一头战象》,写小练笔,教孩子们想象画面:它走到一个水潭边,似乎又看到了自己与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的场面——下面由孩子们补充,一个声音冒出来:“朝它扔泥巴”,学生们一阵大笑。我问:“孩子们是尊重嘎羧的,会这么做吗?”那孩子赶紧摇头,下面再说的就比较靠谱,但当一个学生说到“它用鼻子卷起一个孩子……”时,另一个调皮的声音插进来“把他甩出去”。又一阵大笑,我无奈“本来很温馨的画面,让你们这一搅,成搞笑的了。”绝大多数孩子知道这只是玩笑,不能真的这么做。但有的孩子真不知道。
比如小志。
前天学完《跑进家来的松鼠》,乐园上有一道题:假如一只松鼠跑到你家来,你会怎么做?小志写的是:“把它骗到卫生间,用刀捅它,用火烧它。”我没说什么,把这段话从QQ发给了他妈妈,其它的什么都没说。以前和她交流过孩子的这种暴力倾向,她似乎并没当作太严重的问题。
今早翻开他的乐园,那段话上有潦草擦除的痕迹,问他:“为什么擦了?你妈妈看过你的乐园?”他摇头。
“没看?”
“看了那段话。”
“哪段话?”
“你发的那段。”实在想吐槽这种做法,幸亏孩子小,想法总是单纯一些。如果到了中学,家长还这么做,纯粹是在师生之间制造矛盾。真有心的家长,应该借口检查作业找到那段话,才不会给孩子一种“老师告状”的感觉。
“妈妈怎么说的?”
“就是说了那一套话……”他哼哼叽叽地不说。
“说的什么?你学学我听听。”
“嗯嗯……说它爸爸妈妈会伤心什么的。”他满脸的不以为然。
“那你还会不会这么做呢?”
他脸上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半天,小声哼叽着“反正又抓不到。”
“如果能抓到呢?你还会那么做吗?”
“会。”答得非常干脆。
“为什么非要这么做?”
“不知道。”
“人做事总是有原因,有理由的,怎么会不知道?”
他一脸茫然。
我没有再说,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显然昨天妈妈是让孩子换位思考,动之以情了,但显然并没有触动他。我当然也可以晓之以理,告诉他这种做法伤害了动物,破坏了信任,很残忍,很不应该。但自己想想,都觉得语言很苍白。看他的样子,是真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也许只是觉得好玩?至于为什么这种事会让他感觉“好玩”,真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