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像是一位看遍人间的智者,今天我们来讲讲北宋的大科学家——沈括。(要是了解的人,就会说了,这个不是跟你上一篇文里提到的苏轼的对头吗?你怎么刚说完欣赏苏轼,就提这个了人了呢?)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人,北宋的著名科学家,其代表作《梦溪笔谈》。这里,就不得不说,沈梦溪这个人还真是个科学上的全才:军事、天文、地理、科技、生物、数学、物理、水利、医学等。这一个等字多么有技术含量。
说实话,他能写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梦溪笔谈》跟他的经历真的密不可分。其一,官场仕途不顺;其二,晚年婚姻生活不咋幸福。怎么说呢,如果这两个都还行的话,可能就没《梦溪笔谈》这书了。
从仕途来讲,沈梦溪祖辈不错,都是做官的,可以承父荫入朝做官,但人家不一样,自己考的进士,选择自己来,这点还行哈!接下来的故事就与我们的大才子苏轼有关了,考中进士后,他便来到了崇文书院,遇到了苏东坡,本以为是天雷勾地火的知己难得,惺惺相惜的场面,没想到走向了政治上的对立面。这一点从后来的王安石变法便看得出来。
在变法中,沈括站在了王安石这边,而苏轼呢,当时支持司马光,本来二人观念就不合,后来在迫害苏轼的“乌台诗案”中,沈括还扮演了一个不怎么光彩的角色,正是他讲苏轼写的诗承给了宋神宗,并言明这是种有大逆不道之意,宋神宗大怒,将苏轼发配下狱,由此,苏轼至此明白官场果然不太适合他,便退出了。当然,现在也出现了另一种观点,认为沈括并没有诬陷苏轼,这具体事实,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我觉得吧,在这件事情上,苏沈二人观念,立场不合,站在了对立面。在后人说来,沈括这叫“文人相轻”,其实,可能也不是,站在他的角度看,他在努力打压一个与自己观念不合的政敌,这么好的机会,他当然要把握住。况且,二人各方面都不大相同,虽然同为文人,苏子好诗文,风趣幽默,自由洒脱;而沈梦溪喜研究,性情严谨,认真刻板,话不投机也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虽然,在苏轼这次事件中有不同说法,但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他支持就支持吧,还没支持到底,想投机,便又攻击起王安石的新政,这就导致他政治上的失败了。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做的不咋对。毕竟,人无完人,后来他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晚年仕途处处不顺。其二,粑耳朵如何说起呢!可能有人会说怕老婆好啊!会体贴人照顾人,何况是在古代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简直就是稀缺物种啊!非也非也,其实,他是被打怕的,这就不得不说一说他的后院生活了。
沈括一生有两个妻子,其第一任妻子很早便因病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儿子沈博毅,壮年丧偶的他一直没有续弦,直到他遇到淮南转运使张刍,张大人看沈括可以就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了沈括,她就是沈梦溪的第二任妻子,也是打他的那位,张氏。张氏比沈括小了十好几岁,且性格泼辣凶悍,更是百般看沈括的大儿子沈博毅不顺,索性将其赶出家门,沈括想毕竟是自己儿子,舐犊情深,就偷偷接济自己儿子,被张氏知晓。本来沈括晚年仕途不顺就足够让她窝火的了,在加上这件事,便揍了沈括一顿。我知道这里又有人要问了,沈括不是男的吗?怎么还会打不赢一个女子,这你就不懂了,一来,我上文提到老夫少妻,年龄摆在这里;二来,可能刚开始沈括懒得同张氏计较,也制不住她,便挨了打。有记载“存中不能制,时被捶骂,捽须堕地,儿女号泣而拾之,须上有血肉者。”意思是,沈存中制止不了张氏,胡子被扯了下来,儿女在一旁哭喊着捡了起来,上面还连着血肉呢!哎,替他疼三秒。还有“沈存中,常被夏楚,血肉模糊” ,句中“夏楚”即荆条,沈括被猛抽一顿,血肉模糊。啧啧啧,再替他疼三秒,也挺不幸的。
棒打梦溪这也挺奇怪,当张氏在几年后病死,众人以为他终于解脱了,谁知,他还嚷嚷这要殉情,最后,真的在第二年也驾鹤西去了。你说,他不喜欢张氏吧,他为啥要殉情呢?你说,他喜欢张氏吧,那有点不大对劲。
反正,在他的晚年生活中,著书成了他乐此不疲的事,才成就了一本科学巨作。
我知道,你们可能要说,沈梦溪这人不行啊,但我想说的是,人无完人,没有十分完美的人,他确实有过错,但最终所做的所有全部回到了自己身上。世间因果,万物循环,步步前行,终成圆满啊!沈梦溪嘛,过也有功也有,科学的巨人,政治的矮子,是个聪明人,也是个糊涂蛋,前人留下的许多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祝各位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无谓一切,照耀前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