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学生的父亲会“摔断”腿?
——期末考后作文评改有感
·汪重阳
期末作文白卷“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
“上小学五年级那年,父亲不小心摔断了腿……”
“有一年,父亲摔断了腿……”
年底,期末考试结束了,我负责在网上评改全区部分九年级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不想竟然发现很多学生在作文中提到了一件相同的事:父亲的腿摔断了。跟我坐对桌的一位老师也在评改另一部分九年级考场作文,隔一会儿也会发现这样的句子,“父亲的腿摔断了……”云云。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本来就十分繁重的教育扶贫任务估计会更大。但为什么扶贫专干们没发现这个现象呢?因为这是假的,因为这些作文是抄袭的,而且抄的就九年级语文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那篇文章的题目叫《一根拐杖》,叙述了“父亲”在“我”上初中时在工地摔断腿后,虽然无法去工地干活儿了,却还是找了个街头发传单的差事为家里挣钱的事。“父亲”不但努力挣钱,还在街头救助了一位中暑跌倒的老人,感动了很多的人。最后,作者说,“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中摇摇晃晃。”
文章写得很感人,文中传递出的“自强不息,与人为善”的精神让人敬佩不已。但很不幸的是,这文章竟然被很多考生当做了抄袭的对象,直接挪到了答题卡最后的大片作文空格里。
当然,这已经是历次考试中最常见的一种“蒙蔽”手法了,各个年级都存在。所以在改卷开始时,我们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就在全区初中语文微信工作群里要求参与作文评改的老师一定要先认真看一遍所改试卷上的阅读材料,防止学生抄了试卷阅读题的文章还发现不了,那就溴大了。
但是,孩子们的“蒙蔽”手段之高级让人防不胜防,正在我全力以赴争取在规定时间前完成任务时,同事又提醒我,说区教研员又在群里要求改作文的老师把七、八、九年级语文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都看一遍,防止有的学生怕老师发现抄的是本年级试卷上的阅读材料而扣分,而去抄袭其他年级试卷上的阅读材料。因为统一进行的期末考试,几乎所有学校都实行插花就坐,各年级的考生要在校内各班级一排排错开来坐。不想,这样虽然防止了同年级坐在一块互相传递答案信息的弊端,但又出现了新的弊端。比如,同时考语文时,他们在写作文时会互相抄袭对方试卷上的阅读题材料。
被作文折磨的生不如死的卷面可是,在我收到第二条通知时,我的九年级试卷网上作文评改任务已经接近尾声了。所以就没办法再一一核定有哪个考生抄袭其他年级的阅读材料了。仅我所改的712份试卷中,就发现了10个抄袭本试卷阅读材料《一根拐杖》的情况,另外还有30个学生的答题卡上的作文一栏是空白。
另外,作文答题糟糕的还有如下情况:要求写600字左右,很多学生只写了几十个字,100来字,200来字,300来字;即使是写够字数的,也存在大量拼凑出来的生硬作文,整篇文章看完后基本上不知所云。
更有甚者,有个兄弟县区同行改八年级作文时,在微信朋友圈里贴出了两个她称为“被作文折磨的生不如死”的学生的“大作”的照片。一个写得字体还可以,但写了一段比较像模样的话之后,突然说“我也不知道该啥了,上面都是瞎编的,老师说了凑字数,随便写点吧,怕死了,老师说不写作文要罚,怕了我都不敢不写了,上次语文得2分,因为没有写作文,我看这次写了作文能得20不能……”接着就是一顿胡编,加上抄阅读材料,硬把作文空格给填满了。
另一个则字体飞花大草,一会儿是似乎谁也看不懂的“呓语”,一会儿似乎是抄袭了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材料,一会儿似乎是抄袭了试卷上的古文阅读试题材料,也还真把作文格给写满了。
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最后,这次期末考试中,我们全区九年级2100多名学生,作文平均分是26.38分,这还是我们“放宽标准”后的结果。因为年底这次考试,我们秉承的一贯原则是,让孩子们有个尽量高的分数,好好过年。26分,在总分40分的作文中,属于“四类文”。“四类文”是这样定义的:部分偏离题意,内容不具体,中心欠明确;语言不太通顺,病句较多;条理不清楚,能分段;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
这就是我们学了八、九年语文的初中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孩子们就生活在满是用母语交流的环境里,这样的作文水准,不知道我们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人啥感想?不知道管教育的人都啥感想?
国学经典,文化精华第一种论调当然是学生出问题了。孩子们不知道学习,让他们读书就是不读,教材推荐的要列入考试范围的名著都不读,读书量根本不够,他们怎么会有合格的书面表达能力呢?
但在满是埋怨学生的论调中,我还有第二种主张:从老师身上找问题。不是一个教师,而是教师群体,特别是语文教师群体,喜欢读书吗?大家能时时注重工作到老,学习到老吗?我说的学习不是其他学习,就是读书学习。当下,有几个语文教师不是在带着学生可怜地“苦啃”一册册教材,“苦练”一张张试卷,而是在带着学生快乐地读书的?
另外,老师们愿意写作吗?如果说像样的文学作品写不出来,会写下水作文吗?可以说,真没几个老师这样做。但还得让孩子们到考试时把作文写到卷子上,所以老师们就可能会走“捷径”:让学生背一些优秀作文,以便考试时适当改头换面成为自己的文章。或者默许,甚至纵容学生改编试卷上的阅读材料,目的只是要“写满”。这样的语文教学还有何乐趣?所以,本来是非常有趣,能够不断提升人的文化修养的语文课,就成了一门干巴巴的课程了,很多学生不愿学,不愿听,从而也越来越学不会,最后就是交白卷。
但我这样说肯定会引来不满,因为我是比较爱好读书、写作的,很多老师把这当作是我的“个人爱好”,如若提倡让大家都去读书、写作,就是把“个人爱好”强加给别人。
可老师们为什么普遍都这样讨厌读书写作呢?特别是语文教师居然不读书、不写作还要教学生读书、写作,且绝大多数能教得下去,真令人纳闷。那要是教音乐的不示范唱歌,教美术的不示范画画,教体育的不示范相关动作,能教下去吗?
肯定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这个原因在著名读经推广专家——台湾王财贵教授的一篇文章里讲得很透,这篇文章叫《如果小学一直教白话文,中华文化就要毁灭》。
文章把读白话作品叫“低度学习”,把读经典文言作品称作“高度学习”,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如果从低度学起,你到十三岁的时候,人类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就过时了。你学到十三岁,只学到会读白话文,会看报纸,你这一辈子就完了……所以白话文是不必教的,谁教白话文谁笨,把孩子教笨,而且笨一辈子!”
文章进一步指出:“用最高度的文言文教我们的孩子,一直教,教五六年,他就拥有了读文言文的能力了。当今,体制学校以教数学的方法教语文,教一句,就讲解一句,让他懂一句,我们就考一句,我们的孩子学了一辈子,落得个‘全民语文程度低落’,到底是谁的过错?”
“全民语文程度低落”?太可怕了吧?难道不是吗?教语文的都不爱好写文章,整个天天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教师群体绝大多数都不爱写文章,教出的学生也大多不会写文章,不是“全民语文程度低落”又是什么?
根本原因找到了吧?是我们离民族文化经典太远了。
想一想古代的私塾教育吧,八九年下来,孩子们早就把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了,肯定一手工正、流利的蝇头小楷加一手漂亮、顺畅的好文章也都练出来了。
那我们老师们该怎么办呢?读书呗,读经典呗,带着孩子读经典呗,那还能咋办?如果我们再犹豫下去,或者干混下去,估计自己的亲生孩子都会给耽误掉,就别说你的学生了。
啥时候,语文试卷上不再出现狗屁不通的作文,不再出现“父亲集体摔断腿”的故事,不再出现作文纸一片空白的现象,我们的语文教学就算是真正有起色了。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这个“我们”不仅包括语文教师,也包括全体教师,还包括与教育有关的所有人……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