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y.qq.com/v8/playsong.html?referFrom=music.qq.com&songid=213079481&songmid=000J7Bqm3gKbvo&ADTAG=weixin_gzh#wechat_redirect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928/9d3b9a1e428dc119.jpg)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小如米,
也学牡丹开。
《苔》——清 袁枚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928/469cf809f9e22207.jpg)
《经典永流传》的舞台上,梁俊老师带着一群山里的孩子,把《苔》用婉转的清灵之音唱“醒”了。台上的老师、孩子们、以及台下的观众、包括隔着屏幕的我,都热泪奔流!
这流泪的人很多,有着不同阶层和不同年龄的人,所以,这泪水中也有太多的深意。
人前光鲜的人可能会想:我曾如小小青苔,生活在无人知晓的空间里,没有阳光的照耀,没有世人的瞩目,但我依然在成长。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倔强地不为人知地开花、结果……,或许当年我不如牡丹艳丽、引人羡慕,但今天的我,可以骄傲地盛开了。
熬过困苦已到中年的人可能会想,我已走过曾为青苔的岁月,生活有所改善或开始得到社会的认可,未来可能会在社会中扮演着相对重要一些的角色,但我无法忘记自己曾经的挣扎和努力,仍然忍不住回望来时之路……
而那稚嫩的山区的孩子,虽然还很懵懂,但他们正如那青苔,初到人世,就被至于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之下,吃饭、穿衣、求学,无不艰难于常人,他们虽幼嫩无知,却已在演绎不屈的生命以及希望。
本以为已入不惑之年,会看开看淡许多事。可是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悲天悯人了。当年奋斗着不觉得累,现在稍做喘息却心疼着所有和我当年一样如青苔的生命。
舞台上质朴的孩子们,一脸的高原红,那一双双羞涩、自带忧伤的眼睛,就那么毫无防备地抓住了我的心,触碰了我的泪腺!
那怀抱吉他的老师,忧伤地牵着一群这样的孩子,就这样迎面而来,就那么猛地拨动了我的心弦,我的泪猝不及防地涌了出来!
画面干净、清亮,我却透过画面,看到了云贵高原上艰难生活的人们。那里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人们的温饱勉强得以解决,而解决温饱的食品,大多却只是土豆!
我曾旅游至此,也曾作为志愿者到过那里。部分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地区,涌入大批的游客,给当地带去了一定的收入,使部分人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可过度接纳游客,也使本已恶劣的自然环境受到过度开发的破坏,变得更为恶劣了。而那些边远的无法开发的地区,因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显得更加的贫困了。
都说人是生而平等的,而区域自然资源的不平衡首先成为了不平等的根源。同时,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越来越大了。
二三十年前,小如青苔的我们,可以乘着市场经济起步的初期,乘着社会资源配置、产业集群形成的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发达地区或是相对发达地区,以此来获得生活的改观。
但是现在,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西部的、山区的孩子们想要改变自己的阶层,实在是太难了!文化、学历,基本上就是唯一的可能。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使得这唯一可能也基本上变成了不可能。
近年来,总能看到一些演出,有偏远或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参与其中。主办方或许是为了帮助孩子,或许是为了唤醒人们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和帮助,但成果甚少,而且没有持续性,使得孩子们回去之后,依然如祖辈一样生活着。
我总是担心,有一天,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有羞涩而是满含气愤,不再有忧伤而是满含仇恨。原来我那止不住的泪水下,还有一颗颤栗的不安心!
所以,我不是简简单单地听了一首歌,也不是随随便便地流了廉价的泪水,我是真地心疼那些孩子了。我是碰触心灵地想到了我们不应只是舞台上、屏幕上做做秀、流流泪、看似善良,而应该做得更多,也可以做得更多!
我们都是这一块中华版图上的儿女,我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人为地均衡各种资源,把我们的爱化作持久的阳光,去普照大
地,去让所有的青苔都有牡丹般绽放的机会,甚至开出如牡丹般艳丽的花朵!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928/1988c1385d3db15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928/df9b386181ea576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