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上,失联很久的朋友王大美突然给我打电话。起初以为又是发请柬的(事实证明,很多长时间不联系的同学,倘若某天突然来电,一般是邀请去答礼的)。结果,王大美在简单寒暄几句后,就直奔主题的向我吐了一肚子苦水,关于她婚姻中的苦水。估计是确实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最后才退而求其次,想到了我。本来我们的友谊还远未到闺蜜的层次。可想而知,她确实是憋的太慌不择路了。
王大美人如其名,是个十足的美女。读书时追求者甚众,那叫一个风花雪月。一晃若干年,大家各自忙各自的事业和家庭,当年没心没肺一起打闹的朋友也很少有空闲走动。
大美告诉我,她生了二胎。但还没等我把祝福语完整送出嘴边,她就开始了滔滔江水般的抱怨。核心内容是:老公和她几乎无沟通,婚姻半死不拉活,她有离婚的冲动。
老人们经常说:“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立刻将离婚的念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可听完大美的痛诉,我动摇了。
大美说,结婚七年了,几乎没有一次谈话,是酣畅淋漓的,三观严重不合。有沟却不通,再沟就吵架。每次两人开启一个话题后,没说几句就Game over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十分扫兴。
大美说,生大宝时是顺产,由于疼痛难忍就喊出声来,声音从产房传出,她老公听见了,出产房后老公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全楼道就听见你一个人在喊叫,真丢人!于是,生二宝时她选择了刨腹产,老公觉得那样不利于孩子健康,为此整个坐月子期间都在为这个和她找茬。
大美还说……
大美最后结结巴巴的说,就连夫妻之间被窝里那点事儿,也快让他老公减免了。理由是:反正孩子也有了!
大美很委屈,总是埋怨,妄图对方有所转变。没想到对方更委屈:我烟不抽,酒不喝,挣得钱全归你支配,下班按时回家,从不灯红酒绿,你还要我怎么样?
本来大美想说,她想找的是一个能真正陪伴她的伴侣,不是人肉提款机。但话到嘴边咽回去了。说了也没用,唯一的结果是争吵,而后是对方死一般的沉默,直到大美觉得争吵都是一种奢侈。最后,涛声依旧……
忽然我觉得,大美的婚姻只是当下很多婚姻家庭的一个缩影。家庭中,男人和女人之间有着物种那么大的差别,耳鬓厮磨只是个传说。女人总想有很多话对男人说,但男人不想听,也懒得听,大家都活的很自我。
女人敏感,细腻。如果男人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怀,她就能为家庭忘我的努力很久。可即使这样,男人们也不愿付出宝贵的注意力给对方。而尽管如此,婚姻大多都还在继续,尤其有了孩子,更多人选择抱残守缺,为的是能让孩子有个名义上完整的家。
传统观念中,男人只要挣钱养家就是称职的,可谓一白遮百丑。而女人则须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特点,守着一脸小雀斑,哪个雀斑没去除掉,都影响整体美观。
于是男人很纳闷,为什么女人要求越来越高,有吃有穿还要找陪伴。女人很憋屈,自己什么都能干,唯独想和你琴瑟和鸣却不能够,要男人干啥?说白了,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这是传统与现实的对决,这种对决使得人性更自由,性别更平等。这中间只隔一代或者几代人的距离。
最后,我对大美说:想离就离了吧,长痛不如短痛,即使终身再不嫁,也好过深受煎熬。现在离婚率那么高,自有其道理,难不成大家都是傻子?显然不是,只能说是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使然。
有句广告词——爱她就给她最好的。那么逆否命题就是——不给她最好的就是不爱她。婚姻如果不以爱为基础,就是一架无血无肉的空躯壳。留之何用?不如弃之!
你觉得呢?不着急回答,先来饱餐一顿笑来老师金句再说。
1.其实与这世界产生强联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呢。
2.你如何变得更值钱呢?答案很简单啊,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3.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
4.人生的头等大事只有一个,“选择“。
5.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做到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必要的条件。
6.练习选择的方法:
a.面对任何一个选择(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当然要从小事练起),都可以拿出纸笔开始罗列筛选条件;
b.为每个条件重要性打分,而后重新排序,可以是1-5分;
c.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和0,要么有必要,要么没必要;
d.三十分钟之内,结果就会一目了然,但别急!因为还有下一步......
e.第二天再花三十分钟重新仔细过一遍——如果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久可能重复更多次......
7.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进,就可以提炼,就可以通过不断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
8.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
看他的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9.不能不断成长的生意,谈不上是“创业“。
10.在风险投资者眼里,“成长率”最重要?
11.提高成长率的方法论。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更多技能;
长期持续;
12.分辨知识很容易,无非问自己两个问题:
知道这些以后,我的哪些决策会因此改变?
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给我带来哪些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好处?
13.时间碎片化,并不代表学习碎片化。
14.真正擅长学习的人,都很擅长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长期持续连贯的学习。
15.我有个理论,在知识的海洋里,最佳策略是“漫游”,尤其是对普通人来说,更是如此。
16.在学习的时候,“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是最优策略,因为最终,肯定有个天然的回报:融会贯通。
17.锻炼自己融会贯通能力的方法很简单,除了“学啊学”之外,就是反复问自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
18.大部分所谓的智商的确不是天定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19.我们把概念及其关联当做自己操作系统的“基础设施”,用来不断吸取新的概念和关联,必要的时候更新甚至替换旧的概念与关联;与此同时,启用元认知能力不断审视整个操作系统的有效性……,事实上,这就是整个“智商”的运行机制。
20.“快速”和“入门”是可以关联起来的,并且“入门”这事不仅要快,还要特别快,否则起步永远在门外徘徊。
21.操作系统跑起来,底层是概念与连接,上层运转的主要是什么呢?两样东西:价值观和方法论。
22.所谓的价值观就是不断分辨“什么更好”“什么最好?”所谓的方法论就是不断思考“如何做?如何改进?”
价值观决定选择的质量(选择是人生头等大事)
方法论决定选择后行动的质量(行动构成人生)
23.有没有什么“快捷方式”可以提高智商呢?有!“调整关注焦点”。
24.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25.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采用不同的价值观去研究某一事物(或者任务)
调用元认知能力去分析不同价值观带来的不同选择,以及那选择的后果;
经过比较,选择长期效果更好的那个价值观……
26.经常花时间“设身处地”的从他人角度思考(暂时把关注焦点从自己身上挪到他人身上),绝对是提高“智商”的快捷方式……
27.转换关注焦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大量的试验,试错,不断选择出来的……
每一次选择,都多多少钱有点风险:万一还有更好的呢?
再一次,绝大多数人从未意识到自己总是在“不可能做到100%安全”的地方追求“100%的安全感”才导致了后面无穷无尽的尴尬。
28.快速入门不仅绝对有可能,而且改绝对必要。
29.需要获得某项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最快的时间里,摸索清楚最少必要知识都有哪些?
30.学习能力也好,执行力也罢,最终的核心只有一个:刚开始的时候,平静的接受自己的笨拙。
31.看一个人执行力强不强,就看他在做的不足够好的时候是否持续的做。
32.以后你会越来越明白的,一切都发生在自己的脑子之中,所谓的心态,其实不过是大脑正常运转的状态。
33.不开始行动,一切都是虚无。
34.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马上行动,而后就要把注意力专修在改进之上。
35.很少有什么技能是“闲技”,只要他能够无另外的技能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多维度竞争力”。
36.“重复”是从笨拙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
37.任何工具都一样,一经熟练使用之后,都会被大脑“内化”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38.所谓的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今天的努力而更美好。
39.让你升值的是什么?是“思考与行动”。
40.然而,希望就好像是烛光,常常非常微弱,所以也需要你守护。
41.当你尝试着进步的时候,你遇到的更可能是打击而不是鼓励。
42.
a.让别人不开心,是自己不对,自己不周到;
b.一切的“进化”都是长期之后的未来结果,不是今天能拿出来展示、证明的;
c.拿尚未发生的事情说事儿讲理尽管不一定错,但通常不会被正确理解;
d.人们不理解你的时候,自然而然不会支持你;
e.证明自己是没必要的,做到了无需证明,没做到证明是徒劳;
f.自己给自己引发许多攻击,不仅是愚蠢的,更是致命的……
那怎么办?
默默完成进化。
43.事实上,乐观并不是天生的,乐观是一种选择,一种能力,一种相信明天会更好的选择与能力。
44.多学习,多运动,自然而然就开心起来了!当然还有辅助的方法:在人群之中寻找那些欢乐的人,与他们为伍。
45.成为一个鼓励一切的人。
46.即便成了豹子,也不应该欺负兔子。
47.成长的定义很简单啊,想到之后做到。
48.如果想到之后不会的话,那么就去学,学到之后再去做到。
49.我想真正用来变现的,事实上是“知识差异”。
50.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