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拆书帮上党分舵
亲密关系需要“第3选择”思维

亲密关系需要“第3选择”思维

作者: cyh_红红 | 来源:发表于2022-02-09 09:14 被阅读0次

    前两天看到一个段子:

    说有一本书叫《How to Change Your Wife in 30Days 》(《如何在30天内改变你的妻子》),一上市就很畅销,一周之内卖出两百万本。后来作者发现出版社将书名拼写错了,原来应该是《How to Change Your Life in 30Days》(《如何在30天内改变你的生活》)。结果书名改过来后,一周只卖出3本。相信换成《如何改变你的丈夫》或许更火。虽然我们看的是一个段子,却让我们真实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热衷于改变另一半的事例比比皆是,只是极少有人成功。

    初时完美到难以相互容忍的婚姻,现实中非常的多。刚开始恋爱时,相互间的差异是对自己的一种吸引,会认为和自己是一种完美互补,所以想通过亲密关系,把伴侣有而自己没有的部分,吸收扩展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时是带着理想化来欣赏彼此的差异的,也寄托了彼此克服缺陷、超越自我的希望。结婚后,油盐酱醋茶,生活的琐事逐渐增加了摩擦,之前的优点却变成了缺点,例如,自信变成了虚荣,外向变成了鲁莽,谨慎变成了胆小,冷静变成冷漠和不解风情……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和理想中的另一半结婚了,现实中的另一半只是个“冒牌货”。有了孩子,爆发的问题就会更多。后悔自己看错了人,一声叹息。

    “你必须听我的、你要和我一样、我必须赢”的第1选择,“我放弃,听你的,随你怎样”的第2种选择,无论哪一种,说服对方改变的认知模式,这种认知模式相应的典型的行为就是,努力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期待的样子,可是这么做,对方不仅不会改变,反而会因此缩小关系的空间。究其原因,其一双方会把差异视为对自己的“不支持”,认为只有对方跟自己一致,才是对自己真正的关心和爱;其二是双方把“差异”看作了对自己的威胁,担心自己听了对方,博弈失败,今后就都得听对方了,这种认知导致彼此像战士守阵地一样坚守自己的观点,绝不退步。

    例如,夫妻俩人争论该不该给孩子报奥数班。妻子坚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定不能落后,坚持要报奥数班。先生却说:“小小孩子就让他这么焦虑,长大了心理素质会不好,更不会有长久的学习动力,这是涸泽而渔。”各执己见,谁也不让谁,坚持自己是正确的,自己才是真正为孩子好,最后越说越生气,热吵之后便是冷战。

    其实,夫妻间发生矛盾不是问题,而会不会解决矛盾才是真正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夫妻间要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彻底改变的是思路,是思维模式,是认知模式。理解和接纳差异,转换对“彼此间差异”的认知,共同寻找差异背后的“一致性”,寻求“协同思维”即第3选择思维,两人发展出一种创造性的协同方式。斯蒂芬科维的《第3选择》给了我们达成第3选择的清晰步骤:

    第一步:我看到自己。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的动机、怀疑与偏见。

    第二步:接受(纳)、关怀和赞赏。“无条件积极关注对方”,不要将对方物化,而是真正当作一个人看。

    第三步:同理心。充分理解对方的内心、思想和灵魂,而不是以批判、博弈对抗为目的。新的观念只有在真正相互理解的气氛中才能最自由地呼吸。

    第四步:为“双赢”解决方案共同学习和成长。

    那么,刚才为是否该为孩子报奥数班的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夫妻会怎么做呢?

    首先双方会自由地、真诚地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然后,妻子会说:“培训学校有免费的体验班,先报名参加体验一下,看孩子喜不喜欢再决定,好吗?“

    也可能丈夫会说:“先暂时别报班,买些奥数相关的书,看看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学,怎么样?”

    他们既不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也不会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找出一个两人都能接受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可以在保留差异的同时,找到共识,更重要的是,这种共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

    所以,第3种选择思维的夫妻才能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把各自的不同意见变成矛盾的来源。

    “协同“的原则达成第3选择,协同不但能够尊重对方,避免冲突,1加1大于等于2,比“我的方法”和“你的方法”更好,是“我们的方法”。

    知彼解己,彼此协同,找到“我们的方法”,达成第3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密关系需要“第3选择”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cw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