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世界,难免得面对亲友聚会或应酬。而恰是这些看似热闹的饭局酒会,让人的孤独感越发强烈。
记得还是十六七岁时的学生时代,一面崇尚个性,一面模仿成年人的把酒言欢。会觉得若一个人呆着,身边没有朋友的围绕,一定是要窒息孤独而死的节奏。我们享受在交往中张扬个性、凸显自我,也享受一群人的放学路上,一群人的操场和假期。学生时代有些女孩儿,如果没有陪同,甚至是不会选择独自上厕所的。
十年过去了。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不断切换面孔,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向我走来,却又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曾一度不能接受这成长的模式,它令人失落、无助、惶恐、孤独、安全感尽失。然而在岁月的洗礼中,一个人生活成为常态。一个人打水、吃饭、复习、跑步,也包括了瞬间欣喜,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分享喜悦的无奈。
那些青春年少时的人儿都从身边悄然离去,整个世界都很清净。随之而来那些不为之所动的热闹,都被心情抗拒。不愿参加没有任何情感基础的聚会,不愿自己的真诚、不谙世事被辜负,也不愿委屈自己的内心迎合不合拍的人。一个人拧巴的穿梭在人海中,感觉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偶尔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性格有问题。可不对啊,一路走来也曾是发光发热过的人啊。
一度不愿参加任何聚会,包括同学聚会。觉得那种久违的场合不是迎面而来的熟悉感,而是全身上下每一处细胞的不自在。一群不同时间被不同经历磨炼的人,为什么要强扭着找寻曾经的纯真。大学毕业后,马路上碰到以前的同学,都不知该以那种方式自然的打招呼,一句“嗨”太简单抵不过当年同窗厚重的情谊,“最近还好吗”又增加了许久未互动的尴尬突兀,最终往往以没看到对方一眼带过。出社会后则更拒绝参加集体聚会。别问哪那么多戏和矫情。长大,从来就都不是一段温柔的过程,稚嫩终将被现实打磨成熟。而成熟,就意味着得体,也意味着界限和距离。
在这种轻度社交恐惧症的游离下,留够了时间矫情失落,剩下的就是反省、感悟、提升。拒绝无用社交后,终于可以舒服自在的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勇敢的面对孤独。不需揣摩多变的人心,也不必为了任何人事带上面具。开始享受独处,及时充电,豁达乐观。(对豁达乐观的感悟:以前遇到不合拍的人事儿,觉着一定要把事儿搬明面儿上讲清楚,论个清白高低,尽管对方的恶劣令人心生抵触。如今转念想想,每个人脑袋里装的东西不一样,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与自己思想吻合。尽力不要浪费时间,抓紧时间绕道前行吧,别再消耗自己的耐心和情绪。及时丰富自己,去追寻你喜欢的环境吧。)
内心那一丢丢轻度的恐惧社交感,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认识自己,并学着在现实中正确的定位调整自我。在这一段被沉寂了的时光里,相信我,你不是一个人孤独,也不是一个人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