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这是孔子对弟子最高的评价,能得到老师如此高的评价,可见颜回是当之无愧的。
今天早上很应景的一件事,让我对这句话的分量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怪不得孔子说直到今天,也没有再发现像颜回一样的人了。遇事不迁怒于别人,不会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又那么谦虚好学,颜回是怎么做到的呢?
早上偶然在小组论语打卡接龙群里看到几位老师昨天的接龙打卡,才知道昨天是第一天打卡开始了,而我已经完美的错过了第一天,脑子里瞬间就有一个声音:这论语打卡报过名的学员已经分配到各个群里,没有入群的伙伴班委也不提醒一下吗?这是不是就等着谁忘了今天开始打卡漏掉了省下来返299的学费啊?
看看,自己的失误和轻视造成的结果,条件反射的就推给了别人。昨天晚上和爱人发生矛盾也是一样的原因,当时总认为是他的错,给自己找理由开脱,还觉得自己冤,现在想想主要责任还在自己。问题出现第一不是自己反省一下,而是给自己找一堆理由和借口,先迁怒于人,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细品遇事推卸责任好像是条件反射,也是人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个人的认知失调了。比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因为吃不到葡萄,所以就安慰自己说葡萄是酸的,不吃正好,反正也不好吃。出问题了,都是你们的责任哈,和我无关--人原始的本性都不愿意接受批评。
所以要不迁怒别人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要想做到君子的修为可不是天天读读背背论语就能做到的,需要一辈子子在犯错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悟,不是“貳过”,而是“无数次过”才能有一些的改变吧!
这样一比较,就知道颜回有多了不起,知道孔子的夸奖颜回是当之无愧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