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次的补啦。
我的第一年,有出国的想法实在是太晚了,在研三的开学时候。
第二年,姑且从毕业的暑假算起吧。
七月到九月,刷雅思成绩、写陶瓷信;
九月到十一月,陶瓷、写研究计划;
十二月到一月,准备国内博士的报名、持续陶瓷;
一月到三月,陶瓷和写研究计划。
综上能看出,在大部分时间里,这个过程是一个持续不停的找学校、陶瓷、写研究计划和面试的过程。
之前我也说过,一开始自己把目标只定位到了香港,所以很早确定港大的教授以后,就没有持续陶瓷了。
现在想想,觉得当时自己太大胆了。
只有一个学校,一旦这个学校出了问题,那自己就没有任何保底了。
果然,圣诞节的时候,被港大的教授放鸽子了。
庆幸时间还来得及,我开始关注与国外的学校,后来能落到欧洲,也算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所以亲爱的各位,除非你特别喜欢一个学校或者国家,否则永远不要把自己界定在一个地方,因为你也不知道,你的缘分究竟在哪里。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如果全世界的学校都要查,岂不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其实不然。
首先,专业角度:既然读到博士,很少有人再换专业了,找学校的时候肯定是选择该校自身专业比较有优势的、至少也是有独立学院吧;
其次,区域经济情况:很多人都愿意去发达国家或者城市念书,能选择的无非是英美、欧洲、加拿大、澳洲、之后就是新西兰、日本、韩国等。至于俄罗斯、南美、非洲、印度,好学校肯定是有,只是不会被作为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
再次,目标院校综排:世界上比较认可的高等院校排名又QS、THE、交大等几种,事实上如果目标院校排在千名开外,怕也是没有什么必要去念了。
由于经历了港大教授的事,元旦节后,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将来。
当时整个人都特别的负面,我的爸爸,甚至是每天三个电话的问进度。
他这样逼我,只是加重了我的负面情绪。
也就是那个时候,头发大把大把的掉,脸上也频繁的出痘痘。
我不敢照镜子,也不敢对着镜子抓头发,因为随便一抓,就能看到很多很多白头发。
最后,我妥协到去报国内的硕士、妥协到开始考虑港大教授提出来的先读一年硕士作为过度的建议。
那段时间,我慌张地开始考虑香港一年硕士的费用,开始查在香港兼职的可能性,考虑自己能不能在毕业后的两年里把读硕借的钱还清楚。
可是,一年十五万的样子,好贵。
再说,这些钱,怎么借到呢。
从来家里只说很支持你念书,但是没有钱,你要靠自己。
然后,你们知道的,我放弃了,迫于金钱的压力。
很多人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话是不假,可对于现阶段的我而言,钱就是最大的问题。
后来,就只能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一定会有路的。
武汉上个冬天很大的雪,每天早上踩着雪出去学习,晚上踏着雪回来。
很冷,很充实。
很多个失眠的夜里,我就开着电脑查学校、找导师、写研究计划。
眼看着群里的小伙伴每天有人发红包报喜,说不紧张不着急是假的,索性我就把群屏蔽了。
就这样不知道翻了多少学校的网站,不知道发出去了多少封陶瓷信,竟然也断断续续接到了一些回信和面试。
直到三月份底,彻底定下比利时这个学校。
因为学校确定下来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
国家公派的申请迫在眉睫,接下来又是一阵兵荒马乱的准备各种材料。
卡着清明节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把材料递交到教育厅,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结果出来。
还好,结果是好的。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今年公派博士的成功率是55%。
你们看沐雪何其幸运。
其实我也一直是深信,路越走越。
我,还有你,总不可能永远都是被上帝放弃的那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