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尤和老尤两个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篮球比赛,听到解说员在感叹,目前中国男篮国家队的中锋不如前一代,不说天赋,心气逊了不止一筹,接着又继续感叹,也不是光这一代,上一代与上上一代相比又是差了一截,换而言之,一代不如一代了,其实不止中锋,其他位置也是如此。
这种感叹也不独在篮坛,足球圈这样的言论来得更早,看看逐年下滑的成绩,理所当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论。
打球的人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吗?身体素质比以前更好了,学习的技术比以前更先进了,为什么打得却更差了?
一个人要成才,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大家都听过这句话,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这是出自爱迪生的名言,贴在小学教学楼的墙壁上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但当小尤渐渐长大,她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就算愿意付出99%努力,结果可能也是差强人意,在体坛更是如此,百年难遇的天才可遇不可求,不是凡夫俗子拍马能及的,于是老祖宗们又说,勤能补拙,天赋不及再不努力还能有什么活路,虽然不能完全弥补天赋不足的差距,但总不至于太差啊。
但可能问题就在于此,我们现在的生活本就不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代的人在祖父辈们的努力下,很少日子有过得差的,正因为祖辈的人别无选择,拼搏只是为了让儿孙们有选择的机会。
于是后辈们完全明白了自己所拥有的权力,有的人说:“工作五年,换了七八份工作,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
显然,当生存有了保证的前提下,物质满足了就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但究竟是什么呢?不知道。
形容这样的情形有一句话:高不成,低不就,太差的看不上,太好的又够不到。人一旦吃穿不愁,自己的需求大多都能满足时就会变得无欲无求,很难有向上的动力。因为不努力生活也足够安逸,努力既找不到方向,又吃不起苦,一旦遇上什么挫折便很快就想放弃。苦可以吃,但苦不能白吃,否则不如不吃。
中国男篮就处于这样的困境中,收入连年增长,在中国最顶级的一批人每年在自己的联赛里打打,收入就远超大多数的球员,这并不光是横向比较,也是纵向的,这就造成了他们不用过多的努力,大量的财富就唾手可得,那促使他们努力目标是什么呢?
提升自己的篮球技艺?这是有条件的,那也是去最受人瞩目的,世界上是顶级的联赛,基本只有唯一的一个选择——NBA,其它的都不甚理想。
因为要去就去最好的地方,半吊子的联赛去了有什么意思,不仅钱少,而且生活还艰苦,方方面面都要自己来打理,得不偿失、何苦来哉,在自家的地盘打球钱又多,又不那么辛苦。但NBA,老一辈也无几人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又何况是现在的他们?去不了就算了吧,小日子也能过得红红火火。小富即安、无欲无求,就造成了他们的停滞不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