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封闭在家,不能出门。倒是有了时间读了些史书,也不失为一种乐趣,亦产生了些想法。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文风最为鼎盛,无可厚非地,当属两宋时期。
北宋有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惊世文才。当然,即使是疲弱的南宋也不乏文豪巨匠。
在我脑中,记忆比较深的应该是那位爱国文豪陆游。他性情胸怀颇令人敬佩的。陆游的一部文集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名叫《老学庵笔记》。
这是为何?皆因这部文集中,某个典故成了传咏千年的复句成语。
《老学庵笔记》卷五有记载:宋朝有一州官名田登,深讳人用其名。以“灯”与“登”同音之故,是以不可言点“灯”,必言点“火”。若人不意触犯,田登辄大怒。
农历正月十五,全州欢度元宵,按例大放花灯。官府贴告示时,讳用“灯”字,便在所有告示上大书“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不少外地人见此大为吃惊,问明缘由后,讽云:“真乃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也!”
至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成了流传后世的复句成语,不管是名流雅士,还是贩夫走卒都能吟上此句。
观此典故,这里不说田登心胸狭窄,蛮横霸道的心性。单看此人哪来的如此大官威?想来也不过是手中所持的权柄尔。
回观中国历史,当官获️权是光耀门楣的不二之选。不管是通过暴力手段获得还是在官僚体系里扶摇直上。
只要获权获位,万事万物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权力,人的语言有了力量。说什么都是对的,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即使错了也可以是对的。
中国古代百姓似乎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人们。只要能平稳的生活,就不求其他。古代官吏视百姓为牛羊,常谓之牧养。百姓也未曾有何想法。有趣的是,为官者又是一副面孔。
自隋唐开始,实行开科取士的制度,给了普通人晋身之机。普通人也能有机会成为官僚体系中的一员。
按理想主义的思路,普通人当知百姓不易。为官获权时,当更知如何对待治下百姓。
可现实是,虽然古时有深知民间疾苦,爱民如子,普通百姓眼中的好官,但也不乏知民苦,却为恶吏。
想那唐代写出《悯农》的李绅,谁曾想他可是位出名的恶吏。也许巨大的权力最能引发人内心中的恶念吧。
权力万能的美妙让所有人都欲罢不能。无所不能,操控他人的美妙感,即使知民事的为官者,也不会在意民间疾苦了吧。也许州官之火更让人舒服。
历史周而复始,同样的事总会发生,同样的错误总会出现,相似的州官之火总有燃烧之时。似乎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什么也没学到。但即使如此,人依然需要以史为鉴,不断反思,争取跳出历史的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