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都是失败的,你想过这背后的真正原因吗?
柴静的《看见》里,提及到德国人卢安克对于中国教育的思考和行动。卢安克认为,要去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总是用相同的方法去教育,这必然产生矛盾,产生对立。
更多的时候,我们很粗糙,教育方式不细腻,总是想当然的固执地去执行自己所谓的教育,其实也许是我们的方法错了,也许是我们想错了,我们应该去深入了解一个孩子,甚至进入到他的内心去,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也才能做到理解。
就好比,如果孩子已经理解,然后再去跟孩子说一句话,跟反感而去说一句话是不一 样的。
我们教育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打开孩子内心的钥匙,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这就很难真正教育一个孩子了,我们只能采取粗暴的管理方式,犯错就批评惩罚,这样固然能吓唬住一部分孩子,但是这不是真正好的教育,而且教育效果不好,对教师和孩子都不利。
柴静说: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换句话说,家长或者老师总是生气,批评打骂孩子,其实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表现形式是痛苦,这样不但气坏了家长或老师,也误导了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的内心很复杂很隐秘很敏感,当他觉得我们不友善不真诚不合理,或者如卢安克所说:觉得你没有百分之百地把自己交给他,他就不愿意接受你。有时候想影响别人,反而影响不到,因为他们会感觉到这是为了影响他们,他们才不接受。
和孩子们成为朋友,真正知心的朋友,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玩在一起,让他们觉得你是自己人,这样才能开始我们的教育。
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很多时候,语言都是假的,通过行为去学习,通过观察去交流,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纪律固然可以带来秩序,但却是被动的,只有一个人归属于一件事,一群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才会有认同和发自内心去照顾它的愿望。
正如卢安克所说,通过理解而培养的行为是没有力量的。有意识地思考虽然能让我们认识到打架不好,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改变行为的力量。只有情感和行动,才能给人带来改变世界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