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社恐”是形容那些不爱主动交流,自带内向属性的人,在公共社交场合恨不得让自己能有“隐身术”,从小最常被劝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么内向,长大后是要吃亏的”。
那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以后走向社会上遭受毒打时,会有种自带”社交牛逼症“属性的人事事都会走在他们前面,围绕在他们身边教做人。
因为,这个社会不允许普通人内向。
1.“社恐”VS”社牛“
与“社恐”恨不得自己在社交场合是个小透明不同,拥有”社交牛逼症“的人,就是那种外向的恰到好处的人,在职场上讨领导同事欢心,在生活中给朋友带来欢乐,永远像个小太阳一样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男女老少通吃。
”社恐“在遇到这样的人后,往往会被刺得睁不开眼睛,但是真的要让他们强行变成那样的人,一定会很心累。毕竟性格的形成是先天条件和后天成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证明,内向者的大脑结构与外向者不同,他们的血液流向大脑的时间更长,也就需要更多时间来思考、擅长长期记忆;外向者则反应更快、擅长短期记忆。
内向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内心,因而独处更让他们放松、自在。他们会把生命力指向探索和构建内心和谐,而外向的人,则把生命力指向了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演变成外向者得天下,内向就等于老实人会吃亏。
反观那些有“社交牛逼症”的同事,总是能最先得到领导的关注,率先拿到升职加薪的入场券。
于是你反思求变,也想像他们一样,让自己戴上面具,把自己伪装起来,成为一个“伪社牛”。
毕竟,社会的运作模式正在迫使那些与生俱来的内向型人格去违背本心把自己原本的性格打碎重塑,以寻求他人眼中的合理化
2.“伪社牛”是不是真的牛
之前就看见过这么一个例子: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入职工作才刚满5天后被辞退。
原来是她曾经面试了很多家公司,但屡次因为话太少、存在感太低而被面试官忽略,但面试的多了,就渐渐摸清面试官喜欢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回答能让面试官满意,后来她就特意伪装自己为“社交牛逼症“,在面试时表现得跟平时判若两人,结果毫无悬念地收到了offer。
但是,成功入职并不是终点,人设是营造完了,但她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表面东西可以逢场作戏,但在职场上,原本内向不爱沟通的性格在工作方式上往往很容易暴露问题。
比如领导临时派给你一个任务,习惯性地自己直接做,没跟领导反复沟通确认。当天没做完,甚至还把工作带回家晚上加班做,敬业精神把自己都感动到了,但第二天早上把方案发给领导时,领导只慢悠悠回了句“ok”。随之而来的就是试岗不通过的通知,原因是不够积极,不主动跟同事交流,与公司的期望差距过大。
或许我们应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应该向”社牛“学习的,并不是那些花拳绣腿的表面功夫,而是做事的底层逻辑,以及与人沟通的方式方法。
3.如何与自己的性格和解
其实,适度地打开自己并没有那么难,不用刻意去降低与外界交换信息的阈值,而是可以学着合理分配一下精力,建立情绪储值体系。
比如白天在职场应对事务,各种被迫输出,到了晚上回家,给自己足够的独处时间恢复精力,看看书,打会游戏,专注于一个人做自己的事,为情绪充电。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游刃有余,相比于你一直封闭自己,会带来更多积极的情绪价值。
职场嘛,必须要坚持一个原则,,尤其是与他人的沟通确认,与工作成果的输出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一切只要不违背这个宗旨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去做。
当然,在生活中,我还是建议”社恐“可以尽情做自己,工作是付你工资的,所以它不需要讨你开心,但我们要自己讨自己开心。毕竟,”社恐“也好,”社牛“也好,只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是你出厂设置里自带的东西。世界上有两种人,外慧的人和内秀的人,没有好坏的性格之分。
社会也许不允许普通人内向,但内向的普通人允许自己快乐。
社恐者,亦能得天下。
网友评论